混凝土骨料作为混凝土中占比最大的组成部分(约占60%-80%),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颗粒级配、杂质含量等指标若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泌水、强度不足甚至碱骨料反应等严重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骨料进行系统性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以筛选合格骨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
1. 颗粒级配检测:分析骨料粒径分布是否符合连续级配要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度。
2. 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检测:测定黏土、淤泥等有害杂质含量,超标会降低水泥浆体粘结力。
3. 压碎指标检测:评估粗骨料的抗压碎能力,反映骨料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性。
4. 吸水率与含水率检测:控制骨料吸水特性,避免影响混凝土水胶比和坍落度。
5. 坚固性检测: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测试骨料抗风化能力。
6. 碱活性检测:筛查可能引发碱-硅酸反应的活性二氧化硅成分。
7.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测定:为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1. 颗粒级配检测:依据GB/T 14685-2022《建筑用卵石、碎石》标准,采用标准筛组进行干筛或水筛法,绘制级配曲线分析。
2. 含泥量检测:按JGJ 52-2006规范,使用淘洗法配合标准筛分离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
3. 压碎值试验:根据ASTM C131/C131M标准,将粒径9.5-37.5mm骨料装入钢模,施加400kN荷载后计算质量损失率。
4. 碱活性快速检测:参照GB/T 50733-2011,采用快速砂浆棒法观测14天膨胀率是否超过0.1%。
5. 坚固性试验:依据EN 1367-2标准,进行5次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后测定质量损失。
1. 中国国家标准(GB):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GB/T 14685-2022(建设用卵石、碎石)
2.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ASTM C33(混凝土骨料规范)、ASTM C295(岩相分析)
3. 欧洲标准(EN):EN 12620(混凝土骨料)、EN 932-3(通用检测方法)
4. 行业规程: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取样-制备-试验-数据分析"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不同工程类型(如水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还需参照专项技术规范补充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