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和兽药作为保障人类健康与动物安全的特殊商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发展。随着全球药品监管体系的完善及消费者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检测已成为药品、兽药生产流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检测工作覆盖原料药、辅料、中间体、成品及包装材料全流程,旨在验证产品成分、纯度、稳定性及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尤其针对兽药,还需关注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残留对食品链的影响。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可有效控制药物毒性、减少交叉污染风险,并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药品检测项目: - 主成分含量测定及均匀度分析 - 杂质谱研究(包括无机杂质、有机杂质) - 微生物限度与无菌检查 - 溶出度/释放度测试 - 稳定性试验(加速与长期) - 包装材料相容性评估
兽药检测扩展项目: - 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 - 激素与违禁添加物筛查(如克仑特罗、己烯雌酚) - 重金属及有毒元素(砷、铅、镉)检测 - 疫苗效力与安全性验证(灭活率、佐剂分析)
1. 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于主成分定量,气相色谱(GC)检测挥发性物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MS)实现痕量残留分析。
2. 光谱技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含量,原子吸收光谱(AAS)精准检测金属元素,近红外光谱(NIR)用于原料快速鉴别。
3. 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抑制法检测抗生素效价,ELISA试剂盒筛查特定残留物,PCR技术鉴定基因工程药物序列。
国际标准: - ICH(国际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协调会)Q系列指南 - 美国药典(USP)、欧洲药典(EP)方法学要求 - WHO兽药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国内标准: - 《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 - 《兽药典》2020版及相关农业部公告 - 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检测实验室需通过CMA认证,并遵循GLP(良好实验室规范)要求。方法验证需满足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痕量检测的定量限(LOQ)通常要求≤1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