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金作为黄金冶炼与交易的重要中间产品,主要指未经精炼提纯的含金原料,常见于矿山开采、电子废弃物回收及贵金属贸易领域。其成分复杂,通常含有银、铜、铁等金属杂质以及非金属物质,价值评估直接关系到后续精炼成本与交易定价。通过专业检测可确定含金量、杂质分布及物理特性,为冶炼工艺优化、贸易结算和资源回收提供数据支持。在贵金属供应链中,粗金检测是确保交易公平、防范掺假风险的核心环节,尤其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和贵金属金融产品发行中具有法律效力。
1. 金纯度测定:精确分析Au元素含量,区分足金(≥99.0%)、千足金(≥99.9%)等品级
2. 杂质元素谱分析:检测Ag、Cu、Pb、Zn等20余种伴生金属含量
3. 密度与硬度测试:验证物理特性与理论值的符合性(密度标准值19.32g/cm³)
4. 表面成分筛查:识别镀层金、包金等表面处理工艺
5. 放射性检测:符合GB 11887-2012对贵金属饰品的安全要求
火试金法:通过高温熔融-灰吹分离-重量法测定,检测精度达0.01%,被ISO 11426认证为仲裁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XRF):实现无损快速检测(3-5分钟/样),适用于现场初筛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OES/MS):检出限低至ppb级,可同时分析50+种元素
密度梯度法:采用阿基米德原理验证材料均质性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检测微观成分分布,识别夹心式掺假结构
中国标准:GB/T 11066(金化学分析方法)、YS/T 3015(粗金技术条件)
国际标准:ISO 9202(贵金属纯度标记)、ASTM E1335(火试金法规范)
行业规范:LBMA合格交割标准(最低995金含量)、上海黄金交易所SGE B1认证
检测报告要求:必须包含CMA/CNAS认证标识,元素分析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载明检测方法依据及仪器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