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如肝脏、肾脏、胎盘等)和体液中。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AFU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活性显著升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因此,AFU测定已成为肝癌早期筛查、诊断及疗效监测的重要辅助指标。此外,AFU活性异常亦与肝硬化、糖尿病、某些遗传代谢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AFU测定试剂盒(CNPF底物法)的核心检测项目为血清或血浆中AFU酶活性的定量分析。通过检测样本中AFU对特定底物的催化效率,可精确计算酶活性单位(U/L),为临床提供以下关键信息:
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辅助诊断;
2. 肝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监测;
3. 肝脏良性疾病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4. 其他AFU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
本试剂盒基于CNPF(2-氯-4-硝基苯基-α-L-岩藻糖苷)底物法,采用酶促反应-比色法原理:
1. 酶促反应:AFU催化CNPF底物水解生成2-氯-4-硝基苯酚(CNP),反应在酸性缓冲体系中进行;
2. 显色反应:碱性终止液将反应液pH调至碱性,释放的CNP在405 nm波长处呈现明显吸光度变化;
3. 定量分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值,结合标准曲线计算AFU活性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达1 U/L)、线性范围宽(3-200 U/L)、操作简便等优势,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或手动检测。
AFU测定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
1. 行业标准:参照《YY/T 1209-2013 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试剂盒》技术要求,确保试剂稳定性、精密度(CV≤10%)和准确度(回收率90-110%);
2. 校准溯源:采用国际公认的AFU活性单位定义(37℃下每分钟水解1 μmol底物为1 U),并通过标准品进行校准;
3. 质控要求:每批次检测需同步运行高、低值质控品,结果需在靶值±2SD范围内;
4. 干扰控制:试剂中含抗胆红素和抗溶血成分,可有效降低黄疸、溶血样本的干扰误差。
AFU测定试剂盒(CNPF底物法)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流程与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临床提供可靠、高效的AFU活性检测方案。其应用不仅助力肝癌的早诊早治,还为多系统疾病的病理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实验室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循说明书及行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