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是道路工程、铁路路基及建筑地基中广泛使用的填充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能够确保颗粒分布合理、压实效果达标,从而提升整体工程的抗压强度和排水性能。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规范要求,重点关注材料的颗粒级配、力学性能及杂质含量等核心指标,为施工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1. 颗粒级配分析:通过筛分试验确定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比例,验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采用击实试验测定材料最佳压实状态参数;
3. 承载比(CBR):评估材料在浸水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4. 含泥量与有机质含量:检测影响材料稳定性的有害成分;
5. 针片状颗粒含量:控制影响压实效果的异形颗粒比例;
6. 压碎值试验:测定粗集料抵抗破碎的能力。
1. 筛分法(GB/T 14685):使用标准方孔筛进行逐级筛分,绘制级配曲线;
2. 重型击实试验(JTG E40):按分层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
3. CBR试验(JTG 3430):通过贯入仪测定浸水试件的贯入强度;
4. 含泥量检测(JTG E42):采用淘洗法分离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
5. 针片状颗粒测定(JTGE42):使用游标卡尺进行三维尺寸测量。
1.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22)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5.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18)
检测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样品代表性(按批次多点采样)、试验设备校准(筛网磨损检测、压力机精度验证)、环境条件控制(温度对含水量测定的影响)。对于级配不合格的物料,可通过调整破碎工艺或掺配不同粒径材料进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