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Hepatitis 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流行。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接种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作为核心检测技术,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血清学检测中。IgG抗体作为感染后长期存在的免疫标志物,其检测不仅能反映既往感染史,还可用于评估人群免疫状态,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检测主要针对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HEV感染后,IgG抗体通常在发病后2-4周出现,并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该检测项目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①辅助急性戊型肝炎的鉴别诊断;②追溯既往感染史;③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血清阳性率分析;④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单独IgG阳性需结合IgM抗体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感染阶段。
基于ELISA法的检测试剂盒通常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
1. 样本处理:采集静脉血后离心分离血清,避免溶血和脂血样本;
2. 试剂准备:将预包被HEV重组抗原的微孔板平衡至室温;
3. 加样孵育:加入稀释后的待测样本和阴阳性对照,37℃孵育30分钟;
4. 洗涤:使用洗板机去除未结合物质;
5. 酶标记物反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HEV抗原,二次孵育;
6. 显色与终止:加入TMB底物显色后,用硫酸终止反应;
7. 结果判定:酶标仪在450nm波长读取吸光度值,通过临界值(Cut-off值)判断阴阳性。
临床检测需遵循以下标准体系:
1. 国际标准:参照WHO《HEV实验室检测指南》和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要求;
2. 国家标准:符合GB/T 40982-2021《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通用要求》;
3. 试剂性能:灵敏度≥95%、特异性≥98%,批内/批间变异系数<15%;
4. 质量控制:每批次检测需包含外部质控品(如WHO标准血清盘),严格执行阴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5. 结果解释: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对于灰区样本应进行重复检测或核酸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试剂盒可能采用不同的抗原表位(如ORF2/ORF3蛋白),检测结果解读需参考试剂说明书。医疗机构应定期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