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在癌症的早期筛查、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LIA)因其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已成为临床实验室中主流的检测技术。该方法通过将化学发光反应与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够精准测定血液、体液或组织样本中极低浓度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种类广泛,主要包括:
1. 癌胚抗原(CEA):用于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和复发监测
2. 甲胎蛋白(AFP):肝癌筛查和疗效评估的核心指标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筛查和治疗监测的关键参数
4. 糖类抗原系列(CA125、CA15-3、CA19-9):分别对应卵巢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病程管理
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滋养层细胞肿瘤的重要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主要包含四个关键步骤:
1. 抗原抗体反应:固相载体包被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抗原
2. 标记物结合:酶标记或直接化学发光标记的第二抗体形成复合物
3. 信号激发:通过底物反应或直接激发产生光子信号
4. 定量分析:光信号强度与标志物浓度呈正比,经标准曲线换算定量
现代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可实现磁微粒分离技术与多项目联合检测,检测灵敏度可达pg/mL级,批内变异系数(CV)通常小于5%。
试剂(盒)的研发和生产需符合以下核心标准:
1. 国际标准:
- ISO 17511:2020《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测量生物样品中量的计量溯源性》
- CLSI EP17-A2《检测限的建立和验证指南》
2. 国家规范:
- YY/T 1453-2016《肿瘤标志物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GB/T 29791.2-2013《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标示)》
3. 性能验证要求:
- 灵敏度:检测下限≤1.0 ng/mL(以CEA为例)
- 特异性:交叉反应率<0.1%
- 线性范围:覆盖临床决策值3个数量级
- 精密度:总CV≤15%(医学决定水平处)
目前,国内外监管机构对试剂盒的溯源性认证和临床验证数据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强调与参考方法的比对分析和多中心临床研究验证。实验室应用时需定期进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系统持续符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