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由有核细胞恒定产生,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后被近曲小管完全重吸收和降解,其血液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度相关。相较于传统肾功能标志物如肌酐和尿素氮,胱抑素C具有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及饮食影响的优势,能更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因此,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于慢性肾病(CKD)的筛查、糖尿病肾病监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评估以及药物肾毒性的动态观察。通过精准检测胱抑素C浓度,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肾功能评估依据。
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主要用于定量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的胱抑素C浓度。其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1. 血清/血浆胱抑素C浓度测定: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样本中胱抑素C的含量,结果以mg/L或μmol/L为单位报告。
2. 肾功能评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等参数,通过计算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辅助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
3. 动态监测:对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肾功能变化趋势。
目前主流的胱抑素C检测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具体包括:
1.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将包被抗胱抑素C抗体的乳胶颗粒与样本中的胱抑素C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测定浊度变化,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通过酶标仪检测显色强度,适用于小批量样本检测。
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结合化学发光技术与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灵敏度和自动化优势,常用于大型实验室。
其中,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因操作简便、检测快速(通常10-15分钟出结果),成为临床检验的首选方法。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需遵循以下标准:
1. 国际标准:参考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校准物质(ERM-DA471/IFCC),实现检测结果的标准化。
2. 行业规范:符合《WS/T 420-2013 临床实验室胱抑素C测定》等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要求试剂盒的线性范围(0.4-8.0 mg/L)、精密度(CV≤5%)及准确度(回收率90-110%)达标。
3. 质控要求:实验室需定期使用第三方质控品(如Bio-Rad Lyphochek)进行室内质控,并参与室间质量评价(EQA)计划。
4. 干扰因素控制:试剂盒需通过抗干扰验证,包括对溶血(Hb≤5 g/L)、脂血(TG≤1500 mg/dL)及胆红素(≤20 mg/dL)的耐受性测试。
通过上述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能够为临床提供高准确度的肾功能评估数据,助力早期肾病诊断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