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体)检测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矿山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系统化分析岩石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为工程设计、施工安全及资源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岩石作为天然地质材料,受形成过程、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性质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因此,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隧道开挖、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评估等),需通过专业检测手段揭示岩石的工程特性,预防因岩石性能不达标引发的安全隐患。
随着现代工程对精度和安全性要求的提升,岩石检测技术不断迭代,检测项目也从传统的物理参数扩展至微观结构分析、动态力学响应等多维度研究。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已成为保障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岩石检测主要涵盖以下四大类项目:
1. 物理性质检测:
- 密度与孔隙率:通过饱和吸水法或气体置换法测定岩石的干密度、湿密度及孔隙率;
- 吸水率与渗透性:分析岩石吸水能力及流体渗透特征;
- 天然含水率:反映岩石原始状态下的水分含量。
2. 力学性能检测:
- 单轴抗压强度(UCS):评估岩石在无侧限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 抗拉强度:采用巴西劈裂法或直接拉伸法测定;
- 剪切强度与变形参数:通过直剪试验或三轴试验获取内摩擦角、黏聚力及弹性模量等数据;
- 点载荷强度:适用于野外快速评估岩石强度。
3. 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检测:
- 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物种类及含量;
- 化学元素分析:采用X荧光光谱(XRF)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技术;
- 耐腐蚀性:评估岩石在酸性/碱性环境中的稳定性。
4. 结构特征与微观分析:
- 岩体节理裂隙调查:通过三维扫描或现场统计量化裂隙发育程度;
- 微观结构观测: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颗粒排列及胶结状态。
实验室检测:
- 压力试验机:用于单轴抗压、三轴压缩等力学试验;
- 声波测试仪:通过纵波/横波速度推算岩石动弹性参数;
- 渗透仪:测定岩石在不同压力下的渗透系数。
现场原位测试:
- 回弹仪与点载荷仪:快速评估岩石强度;
- 岩体声波探测:利用跨孔法或表面波法评价岩体完整性;
- 钻孔电视成像:直观获取岩体内部结构信息。
无损检测技术:
- 地质雷达(GPR):探测岩体内部空洞或裂隙分布;
- 红外热成像:识别岩体温度异常区域。
中国标准:
- GB/T 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涵盖抗压、抗剪、变形试验等基础项目;
- JTG E4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针对公路工程的特殊要求;
- DZ/T 0276《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规程》:国土资源领域行业标准。
国际标准:
- ASTM D7012《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ISO 17892-12《岩土工程勘察与试验-岩石力学试验》;
- ISRM建议方法: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发布的标准化试验指南。
检测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标准规定的试样制备、加载速率、数据采集及处理流程,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权威性。对于特殊工程需求(如核废料处置库选址),还需结合行业规范制定专项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