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鲑鱼贫血病(Infectious Salmon Anemia,ISA)是一种由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ISA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鱼类疾病,主要影响大西洋鲑鱼等鲑科鱼类。该病最早于1984年在挪威被发现,此后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鲑鱼养殖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ISA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亲鱼到卵)或水平传播(水体、工具、人员接触),感染后鱼体表现为贫血、鳃部苍白、内脏出血、肝肾肿大等症状,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由于其高传染性和致死性,ISA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申报的水生动物疫病之一,各国均将其纳入重点监测和防控体系。
ISA检测的核心目标是确认病毒存在并评估感染程度,主要检测项目包括:1)病毒分离与鉴定;2)病毒核酸检测(RT-PCR或qRT-PCR);3)血清学检测(抗体ELISA);4)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病毒核酸检测因其高灵敏度和快速性成为主流方法,而病理学检查则通过观察鳃、肝、肾等组织的细胞病变辅助诊断。此外,针对养殖场环境的病毒载体(如水体、饲料、设备)检测也被纳入综合防控方案。
目前国际通用的ISA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病毒培养法:将疑似样本接种于SHK-1或CHSE-214细胞系,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和血球吸附试验(HAD)确认病毒活性;2)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特异性扩增ISAV的HA或F基因片段,可在6小时内完成高灵敏度检测;3)免疫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T)以及胶体金试纸条快速筛查法,适用于现场初筛和抗体监测。
全球ISA检测遵循OIE《水生动物卫生法典》及各国制定的技术规范。根据OIE标准:1)确诊病例需满足病毒分离阳性且RT-PCR检测特异性基因片段;2)核酸检测的引物设计必须覆盖ISAV的8个基因节段(如Segment 6的HPR区域);3)实验室需通过阴阳性对照和熔解曲线分析确保结果可靠性。欧盟规定养殖场需每月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样本量≥30尾),而中国《NY/T 2939-2016传染性鲑鱼贫血病诊断技术》明确要求检测样本应包含鳃、心、肾等组织,运输保存需在4℃以下且不超过24小时。检测结果需经省级以上疫控机构复核确认后,方可作为疫情处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