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该病以高热、口炎、腹泻、肺炎和致死率为特征,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必须通报的跨境动物疫病。由于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或污染物传播,对畜牧业经济、食品安全和生态系统均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精准、高效的检测工作,是防控疫情扩散、实施扑灭计划的核心环节,也是国际贸易中动物及产品检疫的重要依据。
检测项目主要分为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大类:
1. 病原学检测: - 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采集病畜眼鼻分泌物、全血或淋巴结等样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 RT-PCR检测:针对病毒N蛋白或F蛋白基因设计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鉴定病毒核酸。 - 荧光定量PCR:结合探针技术实现病毒载量定量分析,灵敏度可达1-10个病毒拷贝数。
2. 血清学检测: - cELISA(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针对病毒N蛋白的特异性抗体,适用于群体免疫状况评估。 - 病毒中和试验(VNT):通过检测血清中中和抗体效价,验证疫苗免疫效果或自然感染状况。
检测方法需根据疫情阶段和目的选择:
现场快速筛查: 采用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LFIA),15分钟内可通过眼睑结膜分泌物检测病毒抗原,适用于牧区现场初筛。
实验室确诊: - 基因测序:对PCR产物进行测序,与已知毒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用于溯源和变异监测。 - 免疫组织化学:对病变组织切片进行特异性抗体标记,观察病毒抗原分布特征。
检测活动需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内标准:
国际标准: - WOAH《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第3.8.9章规定检测程序 - 欧盟标准EN ISO 16140系列验证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国内标准: - GB/T 27982-2011《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明确采样规范及检测流程 - NY/T 1186-2021《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规范实验室操作
检测结果判读需满足:RT-PCR扩增曲线出现明显S型且Ct值≤35;cELISA抑制率≥50%判定为阳性。所有阳性样本须经国家参考实验室复核确认,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