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媾疫(Dourine)是由马媾疫锥虫(Trypanosoma equiperdum)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交配传播,严重威胁马属动物的健康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该病潜伏期长且临床症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易造成疫情扩散。因此,科学规范的检测是防控马媾疫的关键,能够有效阻断传播链,保障种群安全和畜牧业发展。
马媾疫的检测主要围绕病原体鉴定和免疫学反应展开,核心项目包括:
1. 病原学检测:通过直接观察病料(如生殖道分泌物、血液、组织液)中的锥虫形态,确认病原体存在。
2. 血清学检测:检测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常用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扩增锥虫DNA片段,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早期感染和隐性病例筛查。
根据检测目的和条件,可选择以下方法:
显微镜镜检法:采集生殖道分泌物或血液涂片,经吉姆萨染色后观察锥虫形态,操作简单但检出率低,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补体结合试验(CFT):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传统方法,但存在假阳性风险。
ELISA检测:利用特异性抗原检测抗体,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筛查,结果需结合流行病学数据综合评估。
PCR检测:针对锥虫特异性基因(如18S rRNA基因)设计引物,可快速识别病原体核酸,灵敏度达90%以上,是确诊金标准。
国内外针对马媾疫检测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
1. OIE标准:《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规定,补体结合试验为国际贸易中的指定方法,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特征确认。
2. 中国国家标准:《马媾疫诊断技术》(GB/T XXXX)要求采用ELISA或PCR方法进行初筛,阳性样本需经省级实验室复核。
3. 采样与送检要求:生殖道分泌物需无菌采集并冷藏运输;血清样本应避免溶血,-20℃保存,72小时内送检。
通过以上标准化流程,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马媾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