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酮(Testosterone),是人体内最重要的雄性激素,主要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以及肾上腺分泌少量。它在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如肌肉质量、体毛分布、声音低沉)、性欲、精子生成、骨密度、红细胞生成以及情绪和认知功能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睾丸酮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年龄增长自然下降(通常在30岁后开始缓慢降低),也会受到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症、垂体疾病、肥胖、糖尿病、慢性疾病)、药物、生活方式(压力、睡眠、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准确测定体内睾丸酮水平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如男性性腺功能减退、青春期延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相关肿瘤等)、评估治疗效果、监测激素替代疗法以及了解整体健康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常见的睾丸酮检测项目主要包括:
检测血液(血清或血浆)中的睾丸酮水平是临床上的标准方法。主要技术包括:
检测方法 | 原理 | 特点 |
---|---|---|
免疫测定法 (Immunoassay, IA) | 利用标记抗体与目标抗原(睾丸酮)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定量检测。常用类型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已较少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优点: 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局限性: 在低浓度范围(如女性、儿童)其准确性、精密度和特异性可能不足,不同平台和试剂盒间的结果可比性有时存在问题(标准化挑战)。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干扰。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 通过色谱分离技术将样本中的睾丸酮与其他物质分开,然后利用质谱技术根据质量电荷比进行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测和定量。 | 优点: 目前被公认为检测睾丸酮的参考方法和金标准。特异性极高,能有效区分结构相似物(如双氢睾酮),灵敏度极佳(尤其适用于低浓度样本),准确性高。 局限性: 仪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检测成本高,报告时间长。通常在大型实验室、参考实验室或需要高精度结果(如儿童、女性、低值确认)时使用。 |
平衡透析法/超滤法 (仅用于游离睾丸酮) | 通过物理分离方法(如平衡透析、超滤离心)将血液样本中的游离睾丸酮与结合部分分离开,然后用高灵敏度方法(如IA或LC-MS/MS)测定游离部分的浓度。 | 优点: 是测量游离睾丸酮的经典和参考方法(尤其平衡透析法)。 局限性: 操作繁琐,耗时较长,成本高,难以常规化。 |
其他(非主流或居家): 市面上有一些唾液检测试剂盒或毛细血管血(指尖血)检测试纸,但其准确性、可靠性和临床认可度远低于标准血清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能用于临床诊断。
睾丸酮的检测结果解读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以及检测的具体时间(睾丸酮水平在一天中存在波动,通常在早晨最高,建议在上午8-10点采血)。实验室通常会提供其方法的参考区间(正常范围),但不同实验室、不同方法(尤其是IA和MS)的参考区间可能存在差异。
一般成人男性参考范围(血清总睾丸酮):
关键标准与指南:
总之,睾丸酮检测是评估生殖内分泌健康的关键工具。了解不同的检测项目、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结合标准的解读原则和临床实际,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