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发射-集电极击穿电压检测

发射-集电极击穿电压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12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发射-集电极击穿电压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发射极-集电极击穿电压(BV<sub>CEO</sub>)检测解析与应用

核心概念
发射极-集电极击穿电压(BV<sub>CEO</sub>)指双极型晶体管基极开路状态下,集电极-发射极间可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超越此限值,器件将进入雪崩击穿状态,电流急剧上升,存在永久性损毁风险。该参数是评估器件耐压能力与工作安全裕度的关键指标。


核心测试方法与原理

1. 直流测试法(静态特性测量)

  • 原理图示:
 
 
 
 
可调直流高压源 (+) │ [限流电阻 R_limit] │ ├───── 集电极 (C) │ 晶体管 电流表 (A) 基极 (B) ── OPEN (开路) │ 发射极 (E) │ │ └─────────┴─────── 电压表 (V) │ ▼ (-)
  • 步骤:
    1. 基极保持开路。
    2. 直流电源从零缓慢提升集电极-发射极间电压(V<sub>CE</sub>)。
    3. 实时监测集电极电流(I<sub>C</sub>)。
    4. 当I<sub>C</sub>出现陡峭非线性跃升点(拐点),记录对应V<sub>CE</sub>值即为BV<sub>CEO</sub>(通常定义在特定I<sub>C</sub>,如1mA或10mA)。
  • 特点: 操作直观,对仪器要求较低;测试过程器件功耗大,存在热损坏风险(尤其大电流击穿时)。
 

2. 脉冲测试法(动态保护测量)

  • 原理: 施加极短脉宽(微秒级)、低占空比的高压脉冲至C-E端。在器件温升显著前完成电压扫描与击穿点捕捉。
  • 优势: 极大降低测试过程平均功耗与热累积效应,适用于功率器件及精确击穿特性研究。
  • 仪器要求: 需专用高压脉冲发生器、高速采样设备。
 

关键测试电路设计要素

  1. 限流保护电阻(R<sub>limit</sub>): 核心防护器件。限制击穿后最大电流,保护被测器件(DUT)及电源。阻值选取需平衡电流检测灵敏度与安全防护(常选数千欧至数十千欧)。
  2. 电流监测: 高精度电流表或采样电阻配电压表。
  3. 电压监测: 高输入阻抗电压表,并联于C-E两端。
  4. 基极开路保证: 确保测试工装或探针接触可靠,杜绝基极寄生通路。
  5. 接地与屏蔽: 降低噪声干扰,提升弱电流检测精度。
 

核心影响因素剖析

  • 半导体材料特性: 禁带宽度(Eg)主导本征击穿场强(Si ≈ 3×10^5 V/cm;SiC/GaN更高)。
  • 基区物理参数:
    • 宽度(W<sub>B</sub>): 基区越窄,穿通电压越低,易发生基区穿通击穿;过宽则可能导致雪崩击穿提前。
    • 掺杂浓度(N<sub>B</sub>): 浓度越低,耗尽层展宽越快,穿通风险增大;但高浓度降低雪崩击穿电压。
  • 集电结结构:
    • 外延层厚度与掺杂: 高压器件依赖厚层低掺杂外延层承受反向电压。厚度不足或掺杂过高直接限制BV<sub>CEO</sub>。
    • 曲率效应: 结面曲率半径越小,局部电场越集中,显著降低实际击穿电压(结终端设计关键)。
  • 雪崩倍增效应: 强电场下载流子加速获得能量,通过碰撞电离产生新电子-空穴对,形成电流倍增的正反馈,导致击穿。
  • 温度效应: 温度升高 → 晶格振动加剧 → 载流子平均自由程缩短 → 碰撞电离难度增大 → BV<sub>CEO</sub> 呈现正温度系数(随温升而增大)。此特性与多数半导体击穿电压的负温度系数相反。
 

标准测试流程与防护要点

  1. 预热: 测试仪器开机稳定。
  2. 连接: 确保DUT引脚与测试夹具可靠接触,基极严格悬空。
  3. 初始设置: 电压归零,设置电流量程、保护阈值。
  4. 扫描加压: 平稳增加V<sub>CE</sub>,密切监视I<sub>C</sub>变化。
  5. 击穿判定: I<sub>C</sub>达到设定临界值(如1mA)时,记录V<sub>CE</sub> = BV<sub>CEO</sub>。
  6. 降压: 获取数据后立即将V<sub>CE</sub>降至安全值。
  7. 记录: 保存环境温度、测试条件及结果。
 

安全防护:

  • 强制电流限制: R<sub>limit</sub>与电源限流功能双重保障。
  • 防电弧设计: 高压连接点绝缘处理。
  • 操作防护: 遵守高压设备操作规程,必要时使用绝缘工具。
  • 静电防护(ESD): 测试全程采取防静电措施。
 

工程应用价值

  1. 器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为电源、功率开关、放大器等电路设定安全工作电压(V<sub>CE</sub> << BV<sub>CEO</sub>),预留充分裕量(常取BV<sub>CEO</sub>的50-70%)。
  2. 可靠性评估关键: BV<sub>CEO</sub>漂移或退化是器件老化失效的重要预警信号。定期检测可预判寿命。
  3. 生产工艺监控: 在线或抽样检测BV<sub>CEO</sub>,筛查外延、扩散、刻蚀等工艺波动导致的缺陷。
  4. 失效分析依据: 击穿电压异常(过低或分散性大)是定位结构缺陷(如基区穿通、结面不平整、污染)的关键线索。
 

总结
精确测量BV<sub>CEO</sub>是保障双极型晶体管可靠工作的基石。深刻理解其物理机制与影响因素,结合规范的测试方法(特别是脉冲法对器件的保护)及严谨的安全防护,方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器件应用、可靠性提升及工艺优化提供核心支撑。测试中电流限制与温度控制是保护器件安全与结果准确性的决定性环节。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