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D)是人体内重要的类固醇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和性腺(卵巢或睾丸)分泌,作为睾酮和雌激素的前体物质参与性激素的合成。其水平异常与多种内分泌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肾上腺或性腺肿瘤等。在女性中,雄烯二酮升高可能导致多毛症、月经紊乱或不孕;在儿童中,水平异常可能提示性早熟或发育迟缓。因此,准确检测雄烯二酮对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常见的雄烯二酮检测项目包括: 1. 血清雄烯二酮水平测定:通过血液样本分析基础激素浓度,是筛查内分泌异常的首选方法; 2. 动态功能试验:如ACTH刺激试验或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鉴别雄烯二酮升高的来源(肾上腺或性腺); 3. 联合激素检测:通常与睾酮、DHEA-S、17-OH孕酮等指标联合检测,全面评估肾上腺和性腺功能; 4. 尿液代谢物检测:通过24小时尿液中雄烯二酮代谢产物的测定,辅助评估激素分泌总量。
目前主流的雄烯二酮检测方法包括: 1. 免疫分析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干扰;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作为“金标准”,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避免抗体交叉反应,尤其适用于儿童和低浓度样本检测; 3.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传统方法,因放射性污染风险逐渐被取代。
雄烯二酮检测需遵循以下标准: 1. 国际标准化指南:参考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和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的推荐方法; 2. 样本采集规范:通常要求空腹采血(上午8-10点)、避开头次月经周期(女性)及药物干扰; 3. 参考值范围: - 成年男性:0.7-3.1 ng/mL - 成年女性(卵泡期):0.5-3.1 ng/mL - 儿童(依年龄分层)需使用特定年龄参考区间; 4. 实验室质控要求:包括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评(EQA),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准确性。
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例如,雄烯二酮显著升高伴DHEA-S升高提示肾上腺源性异常;而卵巢来源异常通常伴随LH/FSH比值失衡。此外,妊娠期、运动后或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在报告中明确备注。对于临界值或矛盾结果,建议结合LC-MS/MS复检或动态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