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排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雨水排放、污水收集及输送的关键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管道服役年限的增加,管道老化、腐蚀、堵塞、破裂等问题日益突出,可能导致地面塌陷、环境污染甚至公共安全隐患。因此,定期开展排水管道的检测与评估工作,对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延长管道使用寿命、优化维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系统的检测手段,能够精准识别管道缺陷类型、位置及严重程度,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的核心项目主要包括:
1. 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查管道是否存在裂缝、变形、错位、塌陷等结构性缺陷;
2. 功能性检测:评估管道淤积、堵塞、过水能力不足等问题;
3. 渗漏检测:定位接口渗漏、管体破损导致的污水外渗或地下水内渗;
4. 沉积物检测:量化管道内淤泥、垃圾等沉积物的厚度与分布;
5. 腐蚀评估:分析管道材质老化、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程度。
针对不同检测需求,常用仪器包括:
- CCTV(闭路电视)检测系统:配备摄像头的爬行机器人,实时采集管道内部影像;
- 声呐检测仪:通过声波反射探测水下管道沉积物和变形;
- 管道潜望镜(QV):快速检查井口附近管段状况;
- 激光扫描仪:精确测量管道内径变化和几何形状;
- 气体检测仪:监测管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及渗漏情况。
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
1. CCTV检测法:适用于直径≥100mm的管道,通过机器人拍摄高清视频,识别结构缺陷与堵塞;
2. 声波检测法:利用声波反射原理定位渗漏点;
3. 烟雾测试法:注入示踪烟雾,排查管段密封性缺陷;
4. 水力坡降法:通过流量与压力变化评估管道过水能力;
5. 地质雷达(GPR):非开挖检测管道周边土体空洞或沉降风险。
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主要包括:
- CJJ 181-2012《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规范检测流程、缺陷分级与评估方法;
- GB/T 20221-2006《排水管道功能评估》:明确功能缺陷判定标准;
- 地方性技术指南:如北京、上海等地针对特殊地质条件制定的补充标准;
- 国际参考标准:如英国BS EN 13508-2、美国ASTM F1216-16等。
通过标准化检测流程和量化评估指标,可实现对管道健康状况的客观评价,为后续养护、修复或改造提供科学支撑。未来随着智能传感、AI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应用,检测效率与精度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