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和血压表作为医疗诊断与健康管理的关键设备,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高血压等疾病的筛查、治疗及日常监测效果。随着家用血压计普及率提高和医疗机构的规范化管理需求,定期开展检测校准已成为保障设备性能的核心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医疗器械监管要求,血压计需通过专业检测验证其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因设备误差导致误诊或健康管理失误。
血压计/血压表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1. 静态压力检测:验证设备在静态条件下各压力点的示值误差;
2. 动态压力检测:模拟实际测量过程中压力波动时的性能表现;
3. 气密性检测:评估袖带、气路系统的密封性是否达标;
4. 示值误差检测:对比标准压力源与被检设备的读数偏差;
5. 重复性测试:通过多次测量同一压力值确认设备稳定性。
专业检测需采用标准装置与规范流程:
1. 静态压力测试:使用标准压力表或数字压力校准仪,通过加压装置逐点比对示值;
2. 动态模拟测试:借助血压模拟器(如NIBP模拟器)复现人体脉搏波动信号;
3. 气密性检查:在额定压力下保压1分钟,压降不超过1.5kPa;
4. 误差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确定修正系数;
5. 环境适应性测试:验证设备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
国内外主要遵循以下标准体系:
1. 国际标准:ISO 81060-1(非侵入式血压计)、ISO 81060-2(动态血压监测);
2. 国家标准:JJG 692-2010《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检定规程》、JJG 270-2018《血压计和血压表检定规程》;
3. 行业规范:YY 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对示值误差要求≤±3mmHg;
4. 医疗机构要求:电子血压计年检周期不超过1年,汞柱式血压计需每半年校准。
规范的血压计检测需严格遵循计量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专业设备与认证机构执行。医疗机构应建立定期检测制度,家用血压计用户建议每12个月送检一次。只有确保设备处于精准状态,才能为血压监测提供可靠数据支撑,真正发挥慢性病管理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