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酸化用助排剂是油气田增产改造中的关键化学添加剂,主要用于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善储层润湿性并促进返排液高效排出。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的深入,助排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压裂酸化作业效果和储层保护效果。由于井下环境复杂(高温、高压、高矿化度),助排剂需具备优异的稳定性与配伍性。因此,系统化的检测是保障其功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必要手段,也是避免因药剂失效导致储层伤害或施工事故的重要环节。
压裂酸化用助排剂的检测项目覆盖物化性能与工程适用性多个维度:
1. 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通过测量药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通常要求≤28 mN/m)和油水界面张力,评估其降低液体表面能的能力;
2. 接触角与润湿性:采用接触角测定仪分析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变程度,确保实现亲水/亲油性转化;
3. 配伍性测试:包括与压裂液、酸液体系及地层水的相容性实验,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或分层;
4. 热稳定性与耐盐性:模拟储层温度(最高达180℃)和高矿化度环境(Cl⁻浓度≥20×10⁴ mg/L)下的性能保持率;
5. 腐蚀抑制率:通过失重法或电化学法测定对井下金属设备的保护效果。
检测需遵循标准化实验方法:
1. 表面张力测定:采用悬滴法或铂金环法(参照SY/T 5971标准),使用全自动张力仪完成;
2. 高温老化实验:将样品置于高压反应釜中,按API 13B-1规范进行热滚试验;
3. 配伍性评价:通过浊度计、离心机及目视观察法综合判定相容性等级;
4. 动态腐蚀测试:应用旋转挂片仪(依据NACE TM0172标准)模拟流动条件下的腐蚀速率。
主要执行以下标准体系:
1. SY/T 5971-2016《酸化用助排剂性能评价方法》:明确表面张力、接触角等核心指标测试流程;
2. SY/T 5107-2016《压裂支撑剂性能测试推荐作法》:涵盖配伍性及储层伤害评价要求;
3. GB/T 29178-2012《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4. API RP 13B-1《水基压裂液测试推荐规程》:规定高温稳定性评价标准;
5. ISO 15156-1:针对含H₂S环境的耐腐蚀性能分级标准。
通过上述多维度的检测体系,可精准把控助排剂的综合性能,为优化压裂酸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撑,确保油气井增产作业的安全高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