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许用粉状铵梯油炸药作为井下爆破作业的核心材料,其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生产安全及作业效率。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因素,炸药需具备抗爆燃性、低爆温、低火焰等特性。为确保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行业标准要求,必须通过科学、系统的检测手段对炸药的关键参数进行严格把关。检测工作贯穿原料筛选、生产过程及成品入库全流程,旨在消除潜在风险,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煤矿许用粉状铵梯油炸药的检测体系包含以下核心项目:
1. 爆炸性能检测:包括爆速、爆轰感度、临界直径等指标,反映炸药在特定环境下的起爆能力与传播稳定性。
2. 抗爆燃性测试:通过模拟瓦斯环境检测炸药燃烧向爆轰转变的临界条件,确保其符合瓦斯矿井使用要求。
3. 有害气体生成量:测定爆炸后CO、NOx等有毒气体的浓度,防止井下空气污染和人员中毒。
4. 物理稳定性检测:涵盖吸湿性、结块性、成分均匀度等,确保储运过程中性能稳定。
5. 安全参数验证:包含摩擦感度、撞击感度、火焰感度等,评价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阈值。
1. 爆速测试:采用高速摄影法或电离探针法,在标准钢管中测量爆轰波传播速度,精度可达0.1mm/μs。
2. 抗爆燃性检测:在特制密闭爆炸罐内,将试样置于9.5%甲烷-空气混合气体中进行起爆试验,观察是否诱发二次爆炸。
3. 气体分析:使用气相色谱仪(GC)或红外光谱仪定量分析爆炸产物中的有害气体组分。
4. 感度测试:依据GJB772A标准,通过落锤仪、摩擦感度仪等设备测定机械刺激下的爆炸概率。
5. 成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技术监控硝酸铵、梯恩梯等主要成分的配比稳定性。
检测工作严格遵循以下标准体系:
1. GB 18097-2000《煤矿许用炸药井下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及判定》
2. MT 61-1997《煤矿许用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规定及其测定方法》
3. GB/T 12436-2017《炸药作功能力试验 铅壔法》
4. AQ 1101-2014《煤矿许用炸药技术条件》中关于机械感度、储存稳定性的具体要求
5. ISO 21847-3 工业炸药检测国际标准中关于爆轰参数测定的通用方法
检测机构需通过CMA资质认证,检测周期应覆盖生产批次检验、定期抽检及储存周期复检。所有检测数据需保留原始记录,确保结果可追溯,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