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采煤机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设备,其行走驱动装置的性能直接关系到采煤效率、设备稳定性及井下作业安全。行走驱动装置负责控制采煤机在刮板输送机上的移动和牵引,长期承受高负载、振动和粉尘等恶劣工况,易出现齿轮磨损、液压系统泄漏、传动链条松动等问题。因此,定期对行走驱动装置进行系统性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避免因设备失效导致的停产事故,同时延长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保障煤矿生产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行走驱动装置的检测需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1. 齿轮箱检测:检查齿轮啮合状态、齿面磨损量及润滑油污染程度;
2. 液压系统检测:测试液压泵输出压力、马达扭矩及油路密封性;
3. 传动链条与链轮检测:测量链条张紧度、链轮齿形磨损及对齐精度;
4. 轴承与轴系检测:评估轴承润滑状态、轴向游隙及温度异常;
5. 密封件与防护装置检测:确认防尘密封有效性及外壳无变形开裂。
针对不同部件需采用多维度检测技术:
- 静态检测:通过目视检查、卡尺测量及内窥镜观察,评估齿轮和链轮的表面缺陷;
- 动态检测:在负载工况下使用振动分析仪和红外热像仪,捕捉轴承异响或局部过热;
- 液压测试:采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结合液压测试台模拟实际工况,验证系统响应;
- 无损探伤:对关键承力部件实施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检测,排查微观裂纹。
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
- GB/T 25709-2010《采煤机行走机构技术条件》对齿轮精度和链条强度提出要求;
- MT/T 1041.3-2011规定液压系统泄漏量不得高于额定值的5%;
- 轴承振动加速度限值需符合ISO 10816-3标准,峰值不超过4.5mm/s²;
- 齿轮齿面磨损量允许范围为0.1~0.2mm(视模数而定),超限需立即更换。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与标准化的数据分析,可精准评估滚筒采煤机行走驱动装置的健康状态。企业应结合设备运行周期和环境条件,制定针对性检测计划,同时强化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