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大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检测工作不仅涉及动物疫病防控,还包括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转基因成分等多维度分析。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能够有效预防人畜共患病传播,确保动物源性产品的合规性,同时为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监管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检测的精准性和效率。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测项目涵盖多个领域: 1. 疫病检测:包括口蹄疫、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测; 2. 兽药残留检测:针对抗生素、激素、抗寄生虫药等化学物质残留的定量分析; 3. 微生物污染检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的筛查; 4. 基因成分检测:用于转基因动物或产品的标识与合规性验证; 5. 品质指标检测:包括蛋白质含量、水分活度、新鲜度等理化指标评估。
检测技术因其目标不同呈现多样性: 1.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测序,适用于病原体核酸的快速鉴定; 2. 免疫学检测:ELISA、胶体金试纸条等用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 3. 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LC-MS/MS、GC-MS):高精度检测兽药残留及化学污染物; 4. 微生物培养与鉴定: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反应确认致病菌种类; 5. 现场快速检测:便携式设备与试剂盒满足实时筛查需求。
国内外检测标准体系为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1. 国际标准: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ISO 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2. 国家标准:中国《GB 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等; 3. 行业标准:农业、海关等部门发布的检测技术规程,如NY/T 5344.6-2020动物疫病诊断技术规范; 4. 区域协议:欧盟EC/2073/2005微生物标准、美国FDA兽药残留限值等。 标准的严格执行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法律效力,为贸易纠纷提供技术仲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