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铁矿(FeTiO3)和钛精矿(TiO2含量≥45%)作为钛工业的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冶金等领域。其品质直接影响下游钛白粉、金属钛等产品的性能与生产成本。为保障资源高效利用和产品质量,必须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矿石成分、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全面分析。检测结果不仅是贸易结算的依据,更是优化选矿工艺、控制冶炼参数的关键参考。
钛铁矿和钛精矿的检测需围绕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展开:
不同检测项目需采用针对性技术方法:
适用于主成分快速分析,具有非破坏性、多元素同时检测特点,检测限可达0.01%。国际标准参考ISO 9516-1:2003。
用于痕量元素测定,灵敏度高,适用于S、P等ppm级检测。执行标准参照GB/T 3884.18-2014。
传统经典方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测定铁、钛总含量,符合GB/T 6730.5-2007要求。
采用干法/湿法测定颗粒级配,按GB/T 2007.7-1987规范操作。
不同应用场景需遵循对应标准:
标准类型 | 典型标准 | 适用范围 |
---|---|---|
中国国家标准 | GB/T 3284-2015 | 钛精矿技术条件 |
国际标准 | ISO 9292:2018 | 钛矿石取样与制样 |
行业标准 | YS/T 351-2015 | 钛铁矿精矿 |
出口检验标准 | SN/T 3323.4-2018 | 钛矿中杂质检测 |
实际检测中需根据贸易合同要求选择适用标准,并采用经CNAS认可的实验室设备与方法。检测数据需进行重复性测试与误差分析,确保结果准确度满足ISO/IEC 17025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