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二氧化碳测定试剂盒(PEPC酶法)检测

二氧化碳测定试剂盒(PEPC酶法)检测

发布时间:2025-04-26 12:46:47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二氧化碳测定试剂盒(PEPC酶法)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二氧化碳测定试剂盒(PEPC酶法)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二氧化碳(CO₂)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之一,其浓度变化与呼吸功能、酸碱平衡及肾脏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在临床检验中,血液或体液中的CO₂浓度测定是评估患者酸碱状态、呼吸衰竭及代谢性疾病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基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酶法的二氧化碳测定试剂盒因其高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便捷性,逐渐成为实验室的优选方法。该试剂盒通过酶促反应将样本中的CO₂转化为可检测产物,结合分光光度法或电极法实现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及常规生化检测中。

检测项目与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测定试剂盒(PEPC酶法)主要用于检测血清、血浆或全血样本中的总二氧化碳(TCO₂)含量,包括溶解的CO₂、碳酸氢盐(HCO₃⁻)及碳酸盐(CO₃²⁻)等形式。其检测项目覆盖以下临床应用:

1. 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与监测(如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评估;
3. 围术期患者及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监护;
4. 儿科、新生儿科中先天代谢性疾病的筛查。

检测方法与操作流程

PEPC酶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两步酶促反应将CO₂转化为草酰乙酸,并伴随NADH的消耗,通过测定34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计算CO₂浓度。具体步骤如下:

1. 样本前处理:采集静脉血后,立即分离血清或血浆,避免溶血和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2. 试剂配制:按说明书将缓冲液、PEPC酶、苹果酸脱氢酶(MDH)及NADH混合;
3. 反应体系建立:取样本与试剂按比例加入比色杯,混匀后孵育至反应完全;
4. 吸光度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记录反应前后340nm处吸光度的差值;
5. 结果计算:通过标准曲线或公式(ΔA×K)得出CO₂浓度,单位通常为mmol/L。

检测标准与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遵循以下标准与质控要求:

1. 参考范围:成人血清TCO₂正常值为22-32mmol/L,儿童略低;
2. 线性范围:试剂盒通常覆盖5-50mmol/L,超出范围需稀释后重测;
3. 精密度要求:批内CV≤3%,批间CV≤5%;
4. 干扰因素控制:避免脂血、黄疸样本(血红蛋白>5g/L时需校正);
5. 标准物质:使用NIST可溯源校准品,定期验证仪器性能;
6. 质控规则:依据CLSI EP15-A3文件,每日运行两个浓度质控品,采用Westgard多规则判读。

此外,实验室需定期参与CAP或CNAS组织的室间质评,确保检测体系符合ISO 15189认证要求。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