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H-FABP)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质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心肌受损时迅速释放入血,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与传统的肌钙蛋白(cTnI/cTnT)相比,H-FABP在心肌缺血后1-3小时内即可检测到升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时效性,尤其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肌炎及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早期筛查。H-FABP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通过定量检测血液中H-FABP浓度,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对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该试剂盒主要针对以下临床应用场景:
1. 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快速区分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辅助急诊科决策;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在肌钙蛋白未升高前提供预警信号;
3. 心肌炎和心脏手术后的监测: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风险分层:结合其他指标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率。
检测样本通常为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需注意避免溶血和反复冻融。
免疫比浊法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通过测量反应体系浊度变化实现定量检测:
1. 样本预处理:离心分离血清/血浆,确保无颗粒物干扰;
2. 试剂复溶与校准:使用配套校准品建立标准曲线;
3. 反应体系构建:将样本与包被H-FABP抗体的乳胶颗粒试剂混合;
4. 比浊测定:在特定波长(通常540-600nm)下检测吸光度变化,计算浓度值。
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时间短(约10-15分钟)、适用于急诊检验等优势。
为确保结果准确性,需遵循以下核心标准:
1. 分析性能标准:检测下限≤1.5 ng/mL,线性范围2-200 ng/mL,批内CV<5%,批间CV<10%;
2. 方法学验证:与ELISA法相关系数r≥0.95,回收率85-115%;
3. 参考区间:健康人群血清H-FABP通常<6 ng/mL,需通过多中心研究建立本地化参考值;
4. 质控要求:每批次检测需包含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正常值与病理值),符合Westgard规则;
5. 行业规范:符合YY/T 1448-2016《心肌标志物测定试剂盒》及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
随着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的更新,H-FABP检测在临床决策中的价值日益凸显。选择高灵敏度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可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