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地基作为支撑上部结构的载体,其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则是连接地基与上部结构的关键部分,其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及结构完整性直接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缺陷、评估工程风险,并为后续加固或整改提供依据,从而避免因地基基础问题引发的建筑沉降、裂缝甚至倒塌等严重事故。
地基与基础检测需覆盖多维度指标,常见项目包括:
1. 地基承载力检测:通过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DPT)或标准贯入试验(SPT)评估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2. 基础结构完整性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钻孔取芯或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查桩基、筏板基础的裂缝、空洞等缺陷。
3. 沉降与变形监测:使用全站仪、水准仪或沉降观测点,长期跟踪地基与基础的沉降速率及均匀性。
4. 土质参数分析:通过土工试验(如颗粒分析、含水量测定、压缩试验)确定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5. 地下水影响评估:检测地下水位变化及渗透性,分析其对地基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针对不同检测目标,需选择适配的技术手段:
静载试验:通过堆载或锚桩反力系统,逐级施加荷载至设计值的2倍,记录沉降曲线以确定极限承载力。
动力触探法:利用锤击能量将探头贯入土层,根据贯入阻力(如N63.5值)判断地层密实度。
钻芯法:对混凝土基础钻取芯样,观察芯样完整性并测试抗压强度,评估施工质量。
超声波检测:通过发射-接收探头测量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时间,判断内部缺陷位置和范围。
土工试验:实验室分析土壤的粒度分布、液塑限、压缩模量及抗剪强度等关键参数。
检测活动需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例如:
GB 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基础结构设计原则。
JGJ 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明确桩基静载、高应变、低应变检测的操作流程与结果判定标准。
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范土壤取样、制备及各类物理力学试验的操作细则。
JGJ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观测频率及数据处理提出具体要求。
此外,针对特殊地质条件(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或特殊基础形式(如深基坑、复合地基),还需参照地方性技术规程和专项检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