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检测作为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技术手段,在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岩石和矿物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分析,科研人员能够精准识别岩石类型,确定矿物组成,解析成矿规律,为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新能源勘探、地质灾害预防、文物保护修复等新兴领域,岩矿检测技术也展现出日益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迭代升级,现代岩矿检测已发展成为集多学科、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检测体系。
岩矿检测涵盖三大核心检测模块:物理性质检测包括密度测定、硬度测试(莫氏/维氏硬度)、孔隙率分析等基础物性指标;化学组成检测重点针对主量元素(SiO₂、Al₂O₃、Fe₂O₃等)、微量元素(Au、Ag、Cu等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矿物学特征检测则通过XRD确定矿物种类与含量,借助偏光显微镜开展岩相学研究,结合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观测。特殊检测项目还包括放射性元素检测(U、Th、K含量测定)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如Sr-Nd-Pb同位素体系)。
当前主流的检测方法形成多技术联用的分析体系:X射线荧光光谱(XRF)可实现非破坏性快速成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具有ppb级超高灵敏度,X射线衍射(XRD)技术能精确鉴定矿物晶型结构。岩相学分析通过薄片显微观察解析矿物共生组合,扫描电镜-能谱联用(SEM-EDS)可获取微区成分信息。针对特殊需求,热重-差热分析(TG-DTA)研究矿物热力学行为,激光剥蚀技术(LA-ICP-MS)实现原位微区分析。检测流程严格遵循取样-制样-预处理-仪器测试-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我国岩矿检测执行多层级标准体系:国家标准(GB/T)如GB/T 14506《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规范基础检测方法,行业标准(DZ/T)包含地质矿产行业特殊检测规程,国际标准(ISO)如ISO 11426《金合金中金含量测定》保障检测结果国际互认。方法验证严格遵循JJF 113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质量控制执行DZ/T 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特殊矿种检测需参照专项标准,如稀土矿检测执行GB/T 20170《稀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贵金属矿检测遵守DZ/T 0279《矿石中贵金属化学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