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毛测试是纺织品质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评估纺织物表面纤维脱落的程度。无论是服装、家纺产品还是工业用纺织品,掉毛问题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产品寿命甚至安全性。例如,婴幼儿服饰的纤维脱落可能引发呼吸道风险,医疗纺织品掉毛可能污染无菌环境,汽车内饰掉毛则会影响车内空气质量。通过科学的检测流程,企业可有效控制原料选择、优化生产工艺,并为产品标签标注提供数据支持。
1. 静态掉毛量检测:通过模拟自然状态下的纤维脱落,测量单位面积内脱落纤维质量
2. 动态摩擦掉毛率:使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测定织物经摩擦后的纤维损耗率
3. 水洗脱落测试:评估纺织品经多次洗涤后的纤维脱落趋势
4. 色牢度关联测试:检测脱落纤维是否导致颜色迁移(尤其针对深色织物)
5. 微观结构分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与基布的接合强度
1. 振荡筛分法(ASTM D7372):
将试样置于标准筛网中机械振荡,通过称量脱落纤维计算掉毛指数。适用于绒类织物检测,可模拟日常穿着摩擦。
2. 真空吸附法(GB/T 4802.1):
使用特定负压装置吸附织物表面,通过滤膜收集游离纤维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对短纤维检测灵敏度较高。
3. 图像分析法(ISO 9073-10):
结合高分辨率摄像系统和图像处理软件,统计测试前后织物表面纤维数量变化,特别适合超细纤维制品的检测。
AATCC TM202-2017:美国纺织化学师协会制定的定量评估标准,规定织物预处理条件及称量精度要求
JIS L1919:2018:日本工业标准,对毛羽长度分级判定有详细规定
BS EN 14697:2005:欧洲标准重点关注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脱落性能
GB/T 33271-2016:中国国标规定了医用纺织品的掉毛量上限为≤0.8mg/100cm²
现代检测实验室通常配备环境控制舱(温度23±1℃,湿度50±5%),通过多维度数据对比,建立包含初始值、衰减曲线、临界点的完整质量模型。企业可根据产品用途选择对应标准,如婴幼儿产品建议同时满足AATCC和GB双重标准,户外装备需额外增加紫外线老化后的掉毛测试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