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手纸作为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卫生用品,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餐饮行业及家庭场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健康安全和使用体验。若擦手纸存在微生物超标、荧光增白剂过量或物理性能不达标等问题,可能引发皮肤刺激、交叉感染等风险。因此,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对擦手纸进行全面质量评估,是保障产品合规性、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必要环节。
擦手纸的检测项目覆盖多个维度:
1.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2. 物理性能指标:吸水性、抗张强度、柔软度、定量(单位面积重量)、层数等;
3. 化学安全指标:荧光增白剂、甲醛、可迁移性荧光物质、重金属(铅、砷等)、pH值;
4. 感官指标:外观洁净度、异味检测、纸面均匀性等。
检测方法需遵循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
1. 微生物检测:采用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的培养法;
2. 吸水性测试:通过克列姆吸收高度法测定垂直吸水速度;
3. 荧光物质检测: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或荧光分析仪定量分析;
4. 抗张强度检测: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纵向/横向拉伸强度测试;
5. 化学指标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原子吸收光谱(AAS)等高精度仪器检测。
检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标准:
1. 国家标准:GB/T 20808《纸巾纸》、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2. 行业标准:QB/T 4509《本色生活用纸》、ISO 12625系列国际标准(如吸水性、抗张强度等专项检测);
3. 环保要求:FSC森林认证、欧盟REACH法规对化学物质的限制要求。
生产企业需定期进行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第三方检测机构则通过抽样测试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消费者选购时,可关注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编号及检测认证标识,确保使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