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鼻肺炎(Equine Rhinopneumonitis),又称马疱疹病毒性流产(EHV-1感染),是由马疱疹病毒1型(EHV-1)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品或直接接触传播,对马匹养殖业和赛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妊娠母马流产以及幼驹神经症状等。由于EHV-1病毒存在潜伏感染和隐性传播的特点,及时开展精准检测成为防控疫情扩散、保障马群健康的核心措施。
针对EHV-1感染的检测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分析,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病毒核酸检测(PCR检测):通过采集鼻拭子、流产胎儿组织或脑脊液样本,检测病毒DNA的存在,适用于急性感染期的快速诊断。
2. 血清学抗体检测:利用ELISA或病毒中和试验(VNT)检测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水平,可区分近期感染与既往免疫反应。
3. 病毒分离培养:将样本接种于敏感细胞系(如RK-13细胞)进行病毒扩增,为确诊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
4. 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流产胎儿或死亡马匹的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检测特征性病变(如肝坏死、血管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在感染后48小时内检出病毒,适用于早期筛查和疫情监测。
多重PCR技术:可同时检测EHV-1、EHV-4等不同亚型,提高鉴别诊断效率。
血清学分型检测:通过抗体滴度变化评估感染阶段,辅助判断疫苗接种效果与自然感染的区别。
国际标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建议对进出口马匹实施EHV-1 PCR检测,并要求流产病例提交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分离。
国内标准:根据《动物疫病诊断技术规范》,检测流程需包括临床初诊、实验室确诊及流行病学调查三阶段,阳性病例需上报农业农村部。
行业指南:国际赛马联盟(IFHA)要求参赛马匹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感染马厩需实施至少21天的隔离观察。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PCR阳性表明病毒活跃复制,需立即隔离;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而IgG阳性可能为既往感染或疫苗反应。建议养殖场建立定期检测制度,对引进马匹实施14天检疫期,并优先选用基因缺失疫苗进行免疫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