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制对虾作为海产品加工的重要品类,因其风味独特、便于储存和运输,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餐饮及零售等领域。然而,在加工过程中,对虾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不当、重金属残留或营养成分损失等问题的影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因此,针对干制对虾的全面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
干制对虾的检测需覆盖多个关键指标,具体包括:
水分含量(直接影响保质期)、盐分(钠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基础指标,需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例如,GB 1013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明确要求盐渍水产品的盐分范围。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测,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核心项目。检测结果需符合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要求。
包括铅、镉、汞等重金属,以及亚硝酸盐、多氯联苯等化学污染物。例如,欧盟规定水产制品中镉含量不得超过0.05mg/kg(湿重)。
色泽、气味、形态等感官特性,以及是否存在霉变、虫蛀等异常情况,直接影响消费者接受度。
检测方法的选择需依据国家标准和产品特性:
国内外针对干制对虾的主要标准包括:
检测机构需通过CMA/CNAS资质认证,确保检测数据具备法律效力。生产企业应建立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送检并保存检测报告至少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