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过放电检测

过放电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07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过放电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过放电检测:保障电池安全与寿命的关键环节

过放电是指电池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其电压被强制降低到远低于其设计允许的最低终止电压(通常指低于额定电压的某个临界点,例如低于3.0V对于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单体)的状态。这是一种对电池性能和寿命极具破坏性的工况。深度或反复的过放电会引发电池内部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导致活性物质结构破坏、电解液分解、金属电极(如锂离子电池的铜集流体)溶解,最终造成电池容量急剧衰减、内阻显著增大、自放电率升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如膨胀、漏液,极端情况下可能起火)。因此,在电池的生产、质检、使用维护及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电池进行过放电检测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可以评估电池的耐过放能力,筛选出不良品,指导安全使用策略,并为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关键参数依据。

过放电检测的核心检测项目

一个全面的过放电检测方案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项目:

1. 过放电后电压恢复特性: 检测电池在经历深度过放电(如强制放电至0V或指定低电压)后,静置一段时间(如24小时或48小时)后的开路电压恢复值及其稳定性。恢复电压过低或不稳定通常是内部损伤严重的标志。

2. 过放电后容量保持率/衰减率: 将电池经历特定条件的过放电处理后,在标准条件下(如室温,0.2C或0.5C倍率)进行完整的充放电循环,测量其实际放电容量,并与初始容量进行比较,计算容量保持率或衰减率。过放电导致的容量损失是衡量其危害程度的核心指标。

3. 过放电后内阻变化: 测量电池在过放电处理前后的交流内阻或直流内阻。过放电通常会导致电池内阻显著增大,这直接影响其输出功率和效率。

4. 过放电后自放电率: 检测电池在经历过放电处理后,在特定荷电状态(SOC)和温度下储存一段时间(如7天、28天)后的容量损失率或电压降幅。过放电可能加速电池的自放电。

5. 安全性与外观检查: 观察电池在过放电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外观变化(如是否膨胀、变形、漏液、析锂),并监测异常温升。必要时进行更严格的安全测试(如热滥用测试)。

过放电检测的关键仪器设备

进行精确可靠的过放电检测需要依赖专业的仪器设备:

1. 电池测试系统: 这是核心设备,通常是多通道、可编程的充放电设备。它能够精确地按照设定的程序(如恒流、恒压、静置)对电池进行深度放电(低至0V或负压)、充电及循环测试,并实时记录电压、电流、容量、时间、温度等数据。其精度(特别是低电压段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 高精度电压表/数据采集系统: 用于精确测量电池在静置状态下的开路电压,尤其在低电压区间需要很高的分辨率(如微伏级)和准确性。独立的电压采集系统有时比测试系统内置的通道精度更高。

3. 内阻测试仪: 用于测量电池的交流内阻(ACIR)或直流内阻(DCIR)。专业的电池内阻仪能提供准确、可重复的结果。

4. 高低温环境试验箱: 用于在特定温度条件下(如常温25°C,高温45°C,低温-10°C)进行过放电实验及后续的性能测试,评估温度对过放电效应及恢复能力的影响。

5. 安全防护设备: 包括防爆箱、温度监控装置、烟雾报警器、灭火设备等,确保在测试过程中,特别是进行深度过放电或安全测试时的实验安全。

6. 数字万用表: 辅助测量电压、电流,进行设备校准或快速检查。

过放电检测的常用方法

过放电检测通常遵循标准化或自定义的测试流程:

方法一:标准循环过放测试

  1. 初始性能测试: 在指定温度下,对电池进行标准充放电循环数次,记录初始容量和内阻。
  2. 模拟过放电: 按照预设程序(如:恒流放电至远低于终止电压的深度,例如0V或2.0V甚至更低,放电电流通常较小如0.1C或0.2C,并保持该低电压状态一定时间)。
  3. 静置恢复: 停止放电,让电池在指定温度下静置足够长的时间(如24-48小时)。记录恢复后的开路电压。
  4. 性能复测: 对静置后的电池进行标准充电(可能需特殊处理如小电流预充),再进行标准放电,测量其容量和内阻,与初始值比较。
  5. 重复与评估: 可重复步骤2-4多次,模拟多次过放电,评估累积效应。记录外观变化。

方法二:深度放电至指定低电压并保持

  1. 恒流放电电池至一个非常低的指定电压Vlow (如0V, 1.0V, 2.0V)。
  2. 在Vlow电压点保持恒定电压(或极小电流)持续一个长周期(如48小时、1周、甚至1个月)。
  3. 静置恢复。
  4. 进行标准充电和放电,测量容量、内阻恢复情况。

过放电检测的相关标准

过放电检测的方法和判定标准通常参考或依据以下国内外重要标准(具体条款需查阅标准原文):

1. GB/T 18287-2013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手机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等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其中明确包含过放电保护测试(强制放电至0V并检测保护功能)及相关的安全检验。

2. IEC 62133:2012 (含后续修订版) 《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 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安全要求》: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被广泛采纳。其后续版本(如IEC 62133-2:2017针对锂系电池)包含强制放电(过放电)测试项目,要求电池在强制放电至0V后不应发生着火或爆炸。

3. UL 1642 《锂电池标准》: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标准,是进入北美市场的重要安全认证依据。标准中包含“异常充电”测试,其中部分测试项(如测试22a)涉及将电池深度放电至接近0V后再进行充电,以检验安全性。

4.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中国汽车行业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测试方法,包含过放电保护能力的测试要求。

5. 企业内部标准/客户定制标准: 许多电池制造商或终端设备厂商会根据产品特性和应用场景(如电动车、储能系统、无人机等)制定更为严格或特定的过放电测试规范(如过放深度、循环次数、恢复能力判定阈值)。

在实际检测中,必须严格按照所选标准或双方约定的测试规程进行操作,并对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

结语

过放电检测是评估电池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关键测试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检测项目、使用高精度的专业仪器、遵循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并依据权威或约定的标准进行判定,能够有效识别电池的耐过放能力短板,预防因过放电引发的性能劣化和安全事故。对于电池制造商、设备集成商和终端用户而言,重视并规范执行过放电检测,是保障产品品质和用户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这也为电池管理系统(BMS)中过放电保护阈值的设定和策略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