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耐光色牢度检测

耐光色牢度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07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耐光色牢度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耐光色牢度检测:守护纺织品色彩持久性的关键技术

导言
在纺织品的使用寿命中,阳光(光照)是导致其褪色、变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耐光色牢度,作为衡量纺织品抵抗光照作用而保持其原有色泽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度、使用寿命及消费者满意度。科学、准确地评估耐光色牢度,对于纺织品的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以及最终应用场景适配都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耐光色牢度检测的原理、标准、方法及实际应用价值。

一、 技术原理:光照导致褪色的本质

纺织品颜色的消退主要源于光照作用下的光化学反应:

  1. 光降解: 染料或颜料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特别是紫外线和可见光中的高能部分)后,化学键发生断裂或结构改变,导致显色基团被破坏。
  2. 光氧化: 在氧气和湿气(水分)的共同作用下,被光照激发的染料分子与氧气发生复杂的氧化反应,生成无色的或颜色不同的分解产物。
  3. 光还原: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发生还原反应,同样导致颜色变化。
  4. 基质影响: 光照也可能作用于纤维本身,导致纤维降解,间接影响其上染料的稳定性,或改变纤维对光的反射特性。
 

耐光色牢度检测的核心,就是通过模拟或加速自然光照条件,观测并量化纺织品颜色变化的程度。

二、 检测标准与方法体系

国际上和各国都建立了完善的耐光色牢度测试标准体系,主要依据光源类型、照射条件、评级方法进行区分:

  1. 主流国际标准:

    • ISO 105 B系列: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系列标准,应用最广泛。常用方法包括:
      • ISO 105-B02: 采用氙弧灯(过滤后模拟日光光谱),在不同温湿度控制下进行曝晒。这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
      • ISO 105-B04: 采用氙弧灯,但模拟透过窗玻璃的日光光谱(过滤掉紫外线短波部分)。
      • ISO 105-B06: 采用高照度氙弧灯进行加速测试。
      • ISO 105-B08: 使用蓝色羊毛标准评级。
    • AATCC TM16: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主要方法:
      • AATCC TM16 Option 3: 使用水冷式氙弧灯(过滤后模拟日光光谱)。
      • AATCC TM16 EF (加速): 使用风冷式氙弧灯在更高光照强度下进行加速测试。
      • AATCC TM16 E (窗玻璃过滤日光): 模拟透过窗玻璃的日光。
    • GB/T 8427 系列: 中国国家标准,基本等效采用 ISO 105-B02 等标准。
  2. 测试设备:

    • 氙灯老化试验箱: 最主流的设备。核心部件是氙弧灯管,配合特定的光学过滤器(模拟日光或透过窗玻璃日光)、温湿度控制系统(温度、相对湿度、黑板/标准黑板温度)、喷淋系统(模拟雨露)等。可精确控制光照强度(通常以辐照度 W/m² @特定波长如 420nm 或 300-400nm 表示)、箱体温度、试样表面温度、相对湿度及干湿交替循环。
    • 紫外老化试验箱: 主要使用 UV-A 或 UV-B 荧光灯管,光谱与日光差异较大,通常用于材料耐候性研究,在纺织品耐光色牢度标准测试中使用相对较少。
    • 碳弧灯试验箱: 曾是早期标准光源(如 AATCC TM16 Option 1),因重现性、维护等问题,在新标准中已逐渐被氙灯取代。
  3. 评定基准:蓝色羊毛标准:

    • 耐光色牢度的评级并非直接与未曝晒样品比较,而是通过与一组已知耐光等级的标准参照物——蓝色羊毛标准(Blue Wool Standards)同时曝晒后进行对比来评定。
    • 常用的有欧洲蓝标(L2 至 L9,数字越大耐光性越好)和 AATCC 蓝标(1 至 8,数字越大耐光性越好)。ISO 和 AATCC 标准使用各自的蓝标体系。
    • 评定原理: 将试样与一套蓝色羊毛标准(至少包含 5 块以上,覆盖预期等级范围)同时置于设备中进行曝晒。曝晒可以持续到试样达到规定的变色程度(如灰色样卡 4 级),或者曝晒达到一个固定的辐射能量值。然后,在标准光源箱下(如 D65 光源),将被测试样的变色程度与同时曝晒的各块蓝色羊毛标准的变色程度进行目视比较。试样的耐光色牢度等级等于变色程度与它最接近的那块蓝色羊毛标准的等级(例如:L5 或 5 级)。如果试样的变色程度介于两块蓝标之间,则评为中间级(例如:4-5 级)。
    • 仪器评级: 也可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试样曝晒前后的颜色变化(ΔE),并通过特定的算法将其转换为近似于蓝标评级的等级结果(如 ISO 105-B08)。仪器评级结果可作为参考,但最终仲裁通常仍需以目视评级为准(依据相应标准要求)。
 

三、 实操要点与影响因素

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性和重现性,需严格控制以下因素:

  1. 设备校准与维护:

    • 定期校准光源辐照度、温度、湿度传感器。
    • 按规定周期更换灯管和过滤器(特别是氙灯管和日光过滤器/窗玻璃过滤器)。
    • 保持样品架清洁,确保旋转均匀(若适用)。
  2. 试样准备与装夹:

    •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 确保试样平整固定在样品架上,避免起皱或拉伸。特别注意多纤维贴衬织物应与被测织物紧密贴合(若标准要求使用)。
    • 有效曝晒区域避开夹持部位。
    • 用不透明遮盖物(如硬卡纸、铝箔)遮盖试样和蓝标的一部分,形成清晰的曝晒/未曝晒界线用于评级对比。
  3. 测试条件设定:

    • 光源光谱: 严格依据所选测试方法选择对应的过滤器(日光或窗玻璃过滤日光)。
    • 辐照度: 精确设定并持续监控(如 ISO 105-B02 通常设定在 1.10 W/m² @ 420nm ±0.02 W/m²)。
    • 温度: 控制箱体空气温度、黑板温度(BPT)或标准黑板温度(BST)。例如 ISO 105-B02 可选 BST 或 BPT 控制,典型设定值在 45-70°C 范围。
    • 相对湿度: 设定并控制曝晒阶段的相对湿度(如 ISO 105-B02 可选 30%±5% 或 50%±5%)。
    • 喷淋/黑暗循环: 根据所选测试方法决定是否需要加入喷淋步骤(模拟雨水/露水)和黑暗循环(模拟昼夜交替)。
    • 终点判定: 明确是按达到一定辐射能量(如多少 kJ/m²)、曝晒时间、还是按某块蓝标达到特定变色(如 L4 灰卡 4 级)来结束测试。这是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最终评级结果。
  4. 评级环境与人员:

    • 在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准光源箱(D65)下进行评级。
    • 评级环境应为中性灰背景,无杂光干扰。
    • 评级人员需通过色觉检查,具备丰富的评级经验,并定期进行目光校对训练。
 

四、 结果应用与价值体现

耐光色牢度检测结果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1. 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

    • 染料/助剂选择: 筛选具有优异耐光性能的染料和助剂,满足不同产品定位和最终用途要求。
    • 工艺优化: 调整染色/印花工艺参数(温度、时间、pH值、固色条件等)以最大限度提升耐光性能。
    • 原料控制: 评估不同批次纤维或面料的基础耐光性能。
    • 入厂/出厂检验: 确保成品符合客户合同或相关法规规定的耐光色牢度等级要求(如窗帘、户外家具、汽车内饰、制服等)。
  2. 指导产品最终用途:

    • 室内用品: 窗帘、沙发布、床品等需关注耐光色牢度,特别是靠近窗户的产品通常要求至少 4 级或更高(如 L5/L6)。ISO 105-B04(窗玻璃过滤光)是更贴近实际使用条件的测试方法。
    • 户外用品: 遮阳篷、户外家具布、旗帜、帐篷等直接暴露在强烈阳光下,通常要求极高的耐光色牢度(如 L7/L8 或 6-7 级、7 级),ISO 105-B02 是主要测试方法。
    • 汽车内饰: 座椅面料、门板面料、顶棚布等在高温、强光照环境下使用,耐光要求极其严苛(常用 AATCC TM16 Option 3 或 ISO 105-B02,要求通常≥6 级或更高)。
    • 服装: 夏季服装、运动服、工作服等也会暴露在阳光下,根据穿着场景选择相应等级(如 4 级或更高)。
  3. 质量纠纷与风险规避:

    • 客观的检测结果为解决因产品褪色引起的商业纠纷提供科学依据。
    • 帮助制造商评估产品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颜色保持能力,降低售后索赔风险。
    • 满足国际市场准入要求,规避因色牢度不达标导致的贸易壁垒。
  4. 成本效益权衡:

    • 耐光性能优异的染料通常成本更高。通过精准的检测,制造商可以在满足最低性能要求(客户标准/法规)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优化成本。
 

结语
耐光色牢度检测是纺织品质量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建立了一套科学、客观、可重复的评估方法,通过模拟实际光照环境或加速测试,精准预测纺织品在长期光照下的颜色稳定性。深入理解检测原理、严格执行标准方法、精准控制测试条件、规范进行结果评级,是获得可靠数据的基础。这些数据为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染料研发、纤维生产、面料织造、印染加工到成品制造和贸易——提供至关重要的决策依据,最终保障了纺织品在色彩持久性方面的品质,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消费者满意度,有效规避了潜在的商业风险。随着新材料、新染料和新标准的不断涌现,耐光色牢度检测技术也将持续发展和完善,为纺织行业的品质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