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液沾色程度检测技术手册:评估洗涤过程的色彩安全
核心原理:模拟洗涤环境,观察色彩迁移
洗液沾色程度检测的核心目标,是评估洗涤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导致衣物上脱落的染料(或洗液本身的色素)沾染到同洗的其他织物上,造成串色或污染。这项检测对于保障洗涤产品的安全性、维护织物外观品质至关重要。
检测准备:标准化物料与环境
-
测试织物:
- 有色织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已知色牢度特性(或需评估其褪色特性)的染色或印花织物。通常裁剪成固定尺寸(如4cm x 10cm)。
- 白色织物: 选用标准的、未经荧光增白剂处理(或处理已知)的漂白多纤维布或多块单纤维白布。多纤维布包含多种常见纤维(如棉、羊毛、丝、尼龙、涤纶、腈纶)的白色条带,能一次性评估对不同纤维的沾色情况。单纤维白布则用于特定评估。
- 贴合方式: 将有色织物试样缝合或紧密夹附在白色织物(多纤维布或单纤维布组合)上,形成复合试样。
-
洗液溶液:
- 测试浓度: 按照产品推荐使用浓度或特定检测标准规定(如ISO, AATCC, GB/T等)配制洗涤溶液。浓度需精确计量。
- 水质: 使用规定硬度的水(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入特定矿物质配制)进行稀释,以排除水质干扰。
- 温度: 根据检测标准或实际使用场景设定洗涤溶液温度(如常温、40°C、60°C等)。
-
仪器设备:
-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 能够精确控制温度、时间和机械搅动(如旋转叶轮)的设备(如国标推荐的SW系列或符合ISO标准的设备)。
- 评级环境: 符合标准的照明灯箱(通常使用D65光源),提供稳定、均匀的中性光源。
- 干燥设备: 实验室烘箱或平板压烫机(需避免过高温度影响纤维和颜色)。
- 评级工具: 标准沾色灰卡(或比色仪)、标准沾色彩卡。
标准检测流程
- 配制溶液: 精确量取规定量的洗液,用规定硬度的水在容器中稀释至所需浓度。
- 预热溶液: 将配制好的洗液溶液放入试验机中,预热至设定的测试温度。
- 放置试样: 将制备好的复合试样(有色布缝/夹在白布上)放入装有预热洗液的试验容器中(如不锈钢珠杯),确保试样完全浸没。
- 运行测试: 启动试验机,按照选定的标准设定洗涤时间(如30分钟)和搅拌速度(如40转/分钟)。模拟实际洗涤过程中的机械摩擦作用。
- 冲洗与漂洗:
- 洗涤程序结束后,取出试样。
- 在流动的温水中(通常约40°C或按标准规定)彻底冲洗试样,去除残留洗液。
- 可进行冷水漂洗(按标准要求)。
- 干燥试样:
- 挤压或脱水: 轻轻挤去多余水分(避免用力拧绞)。
- 悬挂晾干: 在室温下悬挂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 低温烘干/压烫: 根据标准要求,可采用低于60°C的烘箱干燥或在特定温度下压烫(覆盖棉布)干燥。干燥方式需统一并记录。
- 调湿平衡: 将干燥后的试样在标准温湿度环境(如20±2°C, 65±2% RH)中平衡至少4小时。
结果评级:客观量化沾色程度
- 评级条件: 在标准光源灯箱下进行评级,避免环境光干扰。评级人员需通过相关视觉测试。
- 比对评级:
- 沾色灰卡法: 将试样上白布沾色后的部分与标准沾色灰卡进行目测评比。灰卡分为5个等级(1-5级),5级表示无沾色(最佳),1级表示沾色最严重(最差)。评级时需考虑沾色的色相、深度和均匀性。
- 沾色彩卡法(可选): 对于特定标准或要求,可能使用标准沾色彩卡进行更精确的色相差和深度评估。
- 仪器评级(可选): 可使用测色色差计测量白布沾色区域与原始白布的色差值(如∆E),再根据公式换算成沾色级数,提高客观性。但目测法仍是基础。
- 记录与报告:
- 记录每块白布(或每条多纤维布上的不同纤维条带)的沾色级数。
- 报告中需清晰说明使用的检测标准、洗液浓度、温度、时间、水质硬度、机械作用方式、干燥方法等详细测试条件。
- 给出最终的沾色评级结果(平均值或各纤维结果)。
核心应用与价值
- 产品质量控制: 洗涤剂生产企业通过此项检测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不会造成衣物严重串色。
- 产品研发优化: 指导研发人员在配方中筛选更温和的表面活性剂、优化添加剂,减少染料转移倾向。
- 安全风险规避: 有效识别可能导致消费者衣物受损的洗液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避免纠纷。
- 标准符合性验证: 证明洗涤产品符合国家、行业或国际相关标准中对沾色性能的要求。
- 消费者指导: 客观的检测结果为消费者选择和使用洗涤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标准: 不同标准(ISO, AATCC, GB/T等)在试样尺寸、洗液浓度、浴比、温度、时间、机械作用等方面可能有差异,必须选定并严格执行对应的标准。
- 试样代表性: 测试所用的有色织物应能代表实际洗涤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染料和纤维类型。
- 操作一致性: 冲洗、干燥等后续处理步骤必须规范统一,避免引入额外变量影响结果。
- 评级客观性: 目测评级人员需经验丰富,避免主观误差。多人评级取平均值或结合仪器评级可提高可靠性。
- 结果解读: 沾色评级反映了在特定测试条件下洗液导致染料迁移的潜在可能性,与实际复杂洗涤场景可能存在差异,但仍是最重要的实验室评估手段。
洗液沾色程度检测是衡量洗涤产品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严谨的评级过程,能够有效评估洗液在洗涤过程中对织物色彩的潜在影响,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消费者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持续优化检测方法和标准,有助于推动洗涤产品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合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标准参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