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阻焊层附着力检测

阻焊层附着力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0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阻焊层附着力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阻焊层附着力检测:确保电子组装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引言
阻焊层(Solder Mask),作为印刷电路板(PCB)表面的关键保护涂层,其核心功能在于绝缘防护、防止焊接桥连,并提升线路抗氧化能力。阻焊层与基材(通常是铜层和基材)之间牢固的附着力,是保证PCB在后续组装、测试和使用过程中可靠性的基石。附着力不足可能导致阻焊层起泡、分层、脱落或破裂,引发短路、腐蚀、焊点不良甚至器件失效等严重问题。因此,系统、准确地检测阻焊层的附着力至关重要。


一、 阻焊层附着力失效的主要形式

  1. 分层(Delamination): 阻焊层与下方铜层或基材完全分离,形成肉眼可见的气泡或大面积脱离区域。
  2. 撕裂(Tearing/Cohesive Failure): 阻焊层本身发生破裂,但破裂位置并非完全在界面处,可能伴随部分阻焊材料残留。
  3. 转移(Adhesive Failure): 阻焊层完全从基材表面剥离,并转移附着到测试工具上(如胶带),基材表面保持相对洁净或仅残留微量涂层。
 

二、 主流阻焊层附着力检测方法

1. 胶带测试法(Tape Test)

  • 原理: 利用压敏胶带的粘合力对阻焊层表面施加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剥离力。
  • 操作简述:
    • 使用锋利刀片或划格器在阻焊层表面划出规定图案(常用“井”字形相交划痕)。
    • 用符合相关标准(如ASTM D3359)的专用胶带牢固粘贴在划痕区域。
    • 快速(通常1秒内)以接近180°角剥离胶带。
    • 在特定光源(如日光灯)下检查胶带和被测区域。
  • 评估标准: 依据标准图谱(如ASTM D3359 Method B的0B-5B等级)判断阻焊层脱落的面积百分比。等级越高(如5B),附着力越好。
  • 优点: 设备简单、操作快速、成本低廉、现场适用性强。
  • 缺点: 结果主观性较强(依赖视觉对比),对轻微附着力变化不够敏感,受胶带批次、压贴压力、剥离速度等因素影响。
 

2. 划格法测试(Cross-Cut Test)

  • 原理: 本质上与胶带测试法的前段划格操作相同,是胶带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也单独用于定性评估质地较硬或无法使用胶带的涂层。
  • 操作简述: 使用特定刀距(如1mm或2mm)的划格刀具,在阻焊层表面划出网格状切口,切穿至基材。
  • 评估标准: 直接观察划痕交叉点处阻焊层是否有脱落、起皮现象(依据ASTM D3359 Method A或ISO 2409的0-5级)。脱落碎片越少、越小,等级越高,附着力越好。
  • 优点: 比胶带测试更简单直观。
  • 缺点: 仅适用于较厚或较硬的涂层,灵敏度较低,主要用于初步筛选,结合胶带测试更常用。
 

3. 剥离强度测试(Peel Strength Test)

  • 原理: 模拟实际组装应力(如焊点冷却收缩应力),定量测量阻焊层从基材上剥离所需的力。
  • 操作简述:
    • 通常在测试前需要制备特定结构(如将铜箔蚀刻出测试条,阻焊覆盖其上,或将阻焊材料涂敷在测试条上)。
    •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以固定角度(通常是90°或180°)和恒定速度剥离阻焊涂层。
    • 仪器连续记录剥离过程中的力值。
  • 评估标准: 计算平均剥离力(单位:N/cm 或 N/mm),有时也观察剥离力的波动曲线。数值越高,附着力越强。可参考IPC-TM-650等标准方法。
  • 优点: 提供客观、定量的数据,灵敏度高,可检测细微差异,更接近模拟实际失效模式。
  • 缺点: 设备昂贵,试样制备复杂、耗时,破坏性测试,通常用于研发或关键质量验证,而非在线批量检测。
 

三、 检测流程的关键要素与注意事项

  1. 试样准备:
    • PCB表面必须清洁、干燥、无油污、粉尘或其它外来污染物。
    • 选择合适的检测区域(通常选取不同位置、不同特征如平面铜、线路边缘、过孔周围)。
    • 试样应在标准温湿度环境下(如23±2°C, 50±5%RH)放置一段时间以达到平衡。
  2. 测试环境控制: 温湿度变化可能影响材料性能和测试结果,应在受控环境中进行。
  3. 工具选择与校准:
    • 使用符合标准的刀具(确保锋利度)、胶带(粘性一致)、测试设备(定期校准)。
    • 划格深度必须穿透阻焊层到达基材。
  4. 操作标准化:
    • 严格按照所选测试方法的标准操作步骤执行,如胶带压贴时间、压力、剥离角度和速度。
    •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保证一致性。
  5. 结果判读:
    • 清晰界定失效模式(附着失效还是内聚失效?)。
    • 定量方法(剥离强度)优于定性/半定量方法(胶带/划格法)。
    • 详细记录测试条件、试样信息、失效现象和等级/数值。
  6. 加速老化后测试: 为评估长期可靠性,常在测试前对试样进行加速老化处理(如热循环、热冲击、高温高湿存储、化学浸泡),再检测附着力变化。
 

四、 影响阻焊层附着力的关键工艺因素

  1. 前处理: 铜面清洁度、微蚀粗糙度(增大比表面积)、去除氧化层等因素至关重要。处理不足会导致附着力显著下降。
  2. 阻焊油墨类型与品质: 不同树脂体系(环氧、丙烯酸、聚酰亚胺等)的固有粘结力不同。油墨本身的品质(如粘度、固含量、储存稳定性)也会影响最终性能。
  3. 涂布工艺:
    • 丝印: 网版目数、刮刀压力/角度/速度、油墨厚度均匀性。
    • 喷涂: 喷涂压力、雾化效果、膜厚控制。
    • 帘涂: 流速、间隙、基板传送速度。
  4. 预烘(预固化): 去除溶剂、初步交联。温度、时间控制不当会导致溶剂残留、挥发过激起泡等问题,影响附着力。
  5. 曝光: UV能量和曝光时间是确保阻焊油墨充分交联的关键。曝光不足或过度都会导致固化不良,削弱附着力。
  6. 显影: 药液浓度、温度、压力、喷淋效果、时间控制。显影不彻底(残留未固化油墨)或过显影(攻击已固化部分)都会损害附着力。
  7. 最终固化: 温度曲线(升温速率、峰值温度、保温时间)是决定阻焊层完全交联、达到最佳机械性能和附着力的最终环节。热固化或UV固化均需精确控制。
 

五、 提升阻焊层附着力的方向

  • 优化前处理: 强化清洗流程,精确控制微蚀深度和效果。
  • 选用适配性强的阻焊材料: 针对不同基材(FR4、高频材料、柔性基材等)选择专门设计的油墨。
  • 工艺参数精细化: 对各工序的关键参数(如涂布厚度、预烘条件、曝光能量、固化曲线)进行DOE实验,找出最优组合。
  • 环境控制: 确保生产环境(温湿度、洁净度)符合要求。
  • 强化过程监控与检测: 将附着力检测(尤其是胶带测试)作为关键质量控制点纳入生产流程,定期抽检。对异常结果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结语
阻焊层附着力是衡量PCB内在质量和长期可靠性的关键指标。胶带测试法因其简便性成为业界最广泛使用的日常监控手段,而定量的剥离强度测试则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研发和质量验证依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严谨的结果判读是确保检测有效性的前提。深入理解影响附着力的工艺因素,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严格的控制与持续的优化,是从根本上保障阻焊层可靠附着、进而提升电子产品质量与寿命的关键所在。持续关注行业标准更新和检测技术发展,对于提升阻焊层可靠性评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