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

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0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核心评估: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指南

引言:界面粘结的重要性
材料的有效应用往往依赖于不同组分之间可靠的粘结性能。无论是涂层与基材、胶粘剂与被粘物,还是复合材料层间,界面的粘结强度——常表现为抵抗剪切滑移的能力(剪切力或附着力)——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耐久性与安全性。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是量化评估这一关键性能的标准化手段。

第一部分:概念解析与基本原理

  1. 剪切力 vs. 附着力: 在粘结界面评估语境下:

    • 剪切力 (Shear Force): 通常指平行作用于粘结界面的力,试图使粘结的两部分材料发生相对滑移。
    • 附着力 (Adhesion): 广义指粘结剂与被粘物之间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作用产生的结合力。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剪切附着力)是附着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 关系: 剪切力试验是测量材料界面抵抗剪切破坏(即剪切附着力强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结果常以剪切强度(单位面积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力,单位如MPa或psi)表示。
  2. 破坏模式:

    • 内聚破坏: 破坏发生在粘结剂或基材内部,表明界面结合强度高于材料自身强度。
    • 界面(粘附)破坏: 破坏发生在粘结剂与被粘物的界面处,表明界面结合是薄弱环节。
    • 混合破坏: 破坏同时发生在界面和邻近的材料内部。
 

第二部分:核心试验方法与标准流程

有多种标准化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剪切附着力,选择取决于材料类型、应用场景和可用的试样形式:

  1. 搭接剪切试验 (Lap Shear Test):

    • 原理: 将两个被粘物部分重叠,用粘结剂粘合,形成搭接区域。在拉伸试验机上沿试样轴向施加载荷,使搭接区域承受剪切应力。
    • 标准: 应用最广泛的标准之一(如ASTM D1002用于金属、ISO 4587用于塑料)。
    • 优点: 试样制备相对简单,测试快速,结果可直接反映粘结剂在特定搭接面积下的性能。
    • 局限性: 搭接区边缘存在应力集中,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均匀应力状态下的真实界面强度;结果受被粘物厚度和刚度影响。
  2. 压剪试验 (Compression Shear Test):

    • 原理: 主要用于评估刚性材料(如陶瓷、石材、复合材料)与基体(如混凝土)的粘结剪切强度,或块状材料之间的粘结。试样在特定夹具中承受垂直于粘结面的压力,通过设计使粘结面主要承受剪切力。
    • 标准: 常见于建筑及建材领域标准。
    • 优点: 适用于测试刚性较大的组件。
    • 局限性: 需要专门的夹具,对试样尺寸和平整度要求较高。
  3. 拉拔附着力试验 (Pull-Off Adhesion Test):

    • 原理: 虽然主要测量法向附着力,但某些特定方法或失效模式(如环形剪切)也能提供界面剪切强度的信息。通过在涂层或粘结层表面粘结一个拉拔头(dolly),垂直拉拔直至破坏。当破坏主要发生在界面且呈剪切特征时,结果可关联到剪切强度。
    • 标准: 广泛应用于涂层行业(如ASTM D4541, ISO 4624)。
    • 优点: 可进行现场或实验室测试,对基材损伤较小(非破坏性可选)。
    • 局限性: 严格来说是测量法向粘结强度;结果解释需结合破坏模式;对表面平整度要求高。
 

第三部分:关键要素与标准化控制

  1. 试样制备: 是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需严格遵循标准要求:

    • 表面处理: 清洁度、粗糙度、化学状态必须标准化(如打磨、溶剂清洗、特定处理)。
    • 粘结剂涂覆: 厚度、均匀性、固化/干燥条件(时间、温度、湿度)必须精确控制。
    • 尺寸与几何: 搭接长度/面积、被粘物厚度等需符合标准规定。
  2. 测试设备与条件:

    • 试验机: 需使用经过校准的万能材料试验机,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 加载速率: 加载速度(应变率)显著影响结果,必须严格按照所选标准执行(如1 mm/min, 13 mm/min)。
    • 环境条件: 实验室温度、湿度需记录并在报告中注明,因其会影响材料性能和测试结果。有时需进行高低温或湿热老化后测试。
  3. 数据采集与记录:

    • 最大载荷: 记录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力值(N或lb)。
    • 破坏模式: 目视或借助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破坏类型(内聚、界面、混合)及各自所占比例。
    • 应力计算: 剪切强度 σ = F_max / A (F_max为最大载荷,A为有效剪切面积)。
 

第四部分:结果解读与报告呈现

  1. 分析核心:

    • 定量结果: 报告平均剪切强度(通常计算多个有效试样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
    • 定性结果: 清晰描述每个试样的主要破坏模式。
    • 关联解读: 结合强度值与破坏模式共同判断界面粘结性能的优劣。例如,较高的强度伴随内聚破坏通常表明粘结良好;较低的强度伴随界面破坏则表明界面结合是短板。
  2. 报告内容: 完整报告应包含:

    • 遵循的标准号
    • 材料描述(基材、粘结剂/涂层)
    • 详细的试样制备工艺参数(表面处理、涂覆工艺、固化条件)
    • 测试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 设备信息(型号、校准状态)
    • 加载速率
    • 每个试样的最大载荷、计算的剪切强度、破坏模式描述
    • 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 代表性试样的照片(显示破坏面)
    • 测试日期、操作员信息
 

第五部分:应用场景与价值

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在众多工业领域不可或缺:

  • 胶粘剂行业: 评价不同胶粘剂对不同基材的粘结性能,筛选配方,优化工艺,质量控制。
  • 涂料与涂装: 评估涂层与金属、混凝土、塑料等基材的抗剥离能力,预测涂层耐久性。
  • 复合材料制造: 检测纤维增强塑料(FRP)层间或与芯材的粘结强度(层间剪切强度)。
  • 建筑与建材: 评估瓷砖胶、石材粘结剂、结构胶、保温系统粘结砂浆等的粘结可靠性。
  • 电子封装: 测试芯片贴装(Die Attach)材料、底部填充胶(Underfill)的粘结强度。
  • 汽车与航空航天: 验证结构胶粘剂、密封胶、涂层在关键部件上的粘结性能。
 

结论:可靠粘结的基石

剪切力(附着力)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成熟且标准化的方法,为理解和量化材料界面的粘结性能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严格遵循标准化的试样制备、测试流程和结果分析方法,该检测能够有效评估粘结剂、涂料及复合材料的界面可靠性,为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失效分析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支撑。准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测试结果,是确保结构安全、产品性能和长期耐久性的关键环节。

重要注意事项:

  • 方法选择: 务必根据被测材料体系和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标准测试方法。不同方法的结果不可直接比较。
  • 代表性取样: 试样应能代表实际产品或工艺状态。
  • 统计分析: 足够的样本量(通常≥5个有效试样)和统计分析对于获得可靠结论至关重要。
  • 破坏模式分析: 强度值必须结合破坏模式进行解读,单独看强度值可能产生误导。
  • 标准更新: 关注所使用的测试标准的现行有效版本。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