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质量关键控制点:纬斜与花斜的检测技术与管理
引言:几何缺陷的挑战
在纺织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织物结构的几何稳定性至关重要。纬斜(Weft Skew)和花斜(Pattern Bias)是两类严重影响织物外观、后续加工(如裁剪、缝制)及最终服用性能的常见缺陷。它们表现为织物中的纱线或印花图案偏离了应有的垂直(经向)或水平(纬向)状态。对其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减少浪费、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核心环节。
一、缺陷定义与核心检测原理
- 纬斜: 指纬纱(横向纱线)在织物内呈现不垂直于经纱(纵向纱线)的状态。根据形态可分为:
- 弓形纬斜: 纬纱在幅宽方向上呈弯曲的弧形。
- 侧向纬斜: 纬纱整体朝某一方向倾斜,形成平行四边形状态。
- 花斜: 特指在印花、色织或提花织物中,设计好的图案或花型轮廓相对于织物的布边或经纬向发生了歪斜变形。
核心检测原理:
检测的核心在于精确测量纱线或图案基准线与织物参考边(通常是布边或经纱方向)之间的角度偏差或位置偏移量。主要方法基于:
- 视觉比对法: 利用标准标尺、量角器或带有精确刻度的检测台(如验布机台面),人工目视判断纬纱或图案与参考线的平行度。
- 标记追踪法: 在织物特定位置(如沿一条假想的纬线)做标记,拉伸或测量后观察标记点的偏移情况。
- 图像分析法: 借助工业相机捕捉织物表面图像,利用软件算法识别纱线走向或图案特征点,自动计算角度偏差(θ)或最大偏移量(H)。公式常表示为:纬斜率 (%) = (H / W) * 100% (其中H为最大偏移高度,W为测量幅宽)。
二、标准化测量流程与方法
实施规范的检测流程是结果可靠性的保障:
-
样品准备:
- 选取代表性样品,在标准温湿度(如20±2°C, 65±2%RH)下平衡至少24小时。
- 样品需平整无褶皱,放置于水平检测台上。
- 明确识别布边和经纱方向(通常作为基准)。
-
基准线划定方法:
- 纬斜检测: 沿布边划一条清晰的直线作为经向基准。沿一条纬纱(可通过拆边纱或追踪单根纱线)或垂直于经向基准的直线划线。
- 花斜检测: 选择图案中清晰、稳定且贯穿幅宽的特征线(如直线条、格纹线、花型边界线)作为待测基准线。同样划出布边基准线。
-
测量执行:
- 人工工具法: 使用透明量角器测量基准线与经向/布边基准线之间的夹角θ。或使用钢尺测量在特定幅宽(如1米或全幅宽)内,纬纱两端点相对于经向基准的最大垂直偏移距离H。
- 专用仪器法: 操作验布机或专业纬斜仪,设备自动驱动样品或扫描头,实时测量并显示角度或偏移量。
- 图像处理法: 固定样品并拍照,软件自动拟合基准线并计算偏差。此方法尤其擅长测量复杂花斜。
-
结果计算与表示:
- 纬斜结果通常以百分率(纬斜率 = (H / W) * 100%, W为测量幅宽)或角度(θ)表示。行业标准常采用百分比。
- 花斜结果通常直接报告角度θ或最大偏移量H及其位置。
- 明确标注测量位置(左/中/右)和幅宽。
三、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 织物状态: 张力不均、褶皱、未充分调湿会显著扭曲测量结果。务必保证样品平整松弛。
- 基准选取: 纬斜测量时,追踪的纬纱是否具有代表性?花斜测量时,选取的特征线是否稳定可靠?选择不当导致误判。
- 测量工具精度: 量角器的精度、尺的分度值、检测台的平整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均直接影响结果。
- 操作者技能与一致性: 人工目测法对操作员经验依赖度高,不同操作员间或同一操作员多次测量间可能存在差异。
- 测量位置与范围: 织物的不同区域(边中差)纬斜/花斜程度可能不同,需明确测量点。测量幅宽过小可能无法反映整体趋势。
- 标准理解差异: 对标准的解读(如如何定义“最大偏移”)需统一。
四、管控策略与矫正措施
有效管理纬斜花斜需系统方案:
-
源头预防:
- 纱线质量: 确保经纬纱捻度均匀、张力一致,减少纱线本身扭矩差异。
- 织造环节: 优化织机参数(开口时间、打纬力、后梁高度)、保证综框/筘的水平和垂直度、布边装置调整恰当、控制经纱张力均匀性。
- 印染后整理:
- 改进缝头方式(采用指形缝或直缝),确保布头平直。
- 调整设备状态(如轧车左右压力、辊筒水平度和平行度、导布辊状态、针板/布铗夹持力均匀性)。
- 优化工艺参数(如超喂量、拉幅定型温度、风速分布、链条间距同步性)。
- 减小加工过程中织物所受的左右张力差异。
- 合理设计花型(考虑加工形变)。
-
过程监控:
- 在关键工序(如坯布下机、练漂后、染色后、印花后、最终定型后)设置纬斜/花斜检测点。
- 明确内控标准(通常比客户标准更严格)。
- 采用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如在线或近线监测设备)。
-
成品检验与分级:
- 依据明确的、量化的接受标准(如:纬斜率 ≤ 2%,花斜角 ≤ 3°)进行最终判定。
- 对不合格品按缺陷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如:轻微斜可降等用于某些部位,严重斜作废或返修)。
-
矫正技术:
- 机械矫正(整纬): 应用最广泛。利用光电或机械探纬装置探测纬斜情况,自动调整如直辊、弯辊或斜辊等整纬装置的位置或角度,对运行的织物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其回复平直。对弓纬和侧向纬斜均有效。
- 返工返修: 对于花斜或无法通过在线整纬解决的严重纬斜,可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如控制温湿度、施加特定张力)重新进行拉幅定型处理。此方法成本高、风险大(可能导致其他质量问题)。
结论:贯穿全程的质量基石
纬斜与花斜的控制绝非仅靠最终检验就能实现,它是一个贯穿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全流程的系统工程。深刻理解其成因,掌握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预防性管控体系,并辅以有效的矫正手段,是纺织企业持续提升产品品质、降低损耗、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持续的工艺优化、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是保障织物几何稳定性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