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拒油性检测

拒油性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0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拒油性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拒油性检测:材料表面抗油能力的科学评估

一、何为拒油性?为何它至关重要?

拒油性,指材料表面抵抗油类液体润湿、渗透及沾污的能力。它与拒水性(防水性)密切相关,但挑战更大——油类液体通常具有比水更低的表面张力,更容易在材料表面铺展和渗透。

具备优异拒油性的材料在众多领域不可或缺:

  • 防护屏障: 医疗防护服、手术铺单需阻隔血液、体液(含油脂成分),保障人员安全。
  • 耐用抗污: 户外服装、工作服、家具面料、地毯等能有效抵御油性污渍,延长使用寿命,简化清洁。
  • 工业过滤: 特定工业滤材需分离油水混合物或阻隔油雾,高效过滤依赖于材料的拒油能力。
  • 包装安全: 食品包装材料需防止油脂渗透,确保食品安全和包装完整性。
 

二、核心原理:表面张力与润湿角的博弈

拒油性检测的基石是液体表面张力材料表面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 表面张力: 液体分子间相互吸引产生的内聚力,表现为液体抵抗外部分散、趋向收缩的力。油类液体(如矿物油、植物油)的表面张力显著低于水。
  • 材料表面能: 材料表面分子对外部物质(如液体)的吸引力。表面能越低,材料越“惰性”,越不容易被液体润湿。
  • 润湿角: 当液滴置于材料表面,在固-液-气三相接触点形成的夹角。这是衡量拒液性的关键直观指标:
    • 润湿角 > 90°:液体呈珠状,材料具有拒液性(拒油或拒水)。
    • 润湿角越大(越接近180°),拒液性越强。
    • 润湿角 < 90°:液体铺展开,材料被润湿。
 

三、主流检测方法:如何科学评估拒油能力?

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标准方法是抗碳氢化合物测试法,最常用的是AATCC 118标准。其核心思想是使用一系列表面张力递减的碳氢化合物液体(标准试油)来挑战材料表面。

  • 测试试剂(标准试油): 按表面张力从高到低排列,常用序列为:

    1. 矿物油 (表面张力较高)
    2. 正十六烷 (n-Hexadecane)
    3. 正十四烷 (n-Tetradecane)
    4. 正十二烷 (n-Dodecane)
    5. 正癸烷 (n-Decane)
    6. 正辛烷 (n-Octane)
    7. 正庚烷 (n-Heptane)
  • 操作步骤简述:

    1. 准备: 样品在标准温湿度下调湿平衡。
    2. 滴液: 取一小滴(约5微升)最低编号的标准试油(如矿物油),轻轻滴在样品表面平整处。
    3. 观察: 在标准光源下,从约45度角观察液滴与织物接触情况,计时30秒
    4. 判定:
      • 若30秒内液滴不润湿(保持球形或半球形,无芯吸、渗透或润湿迹象),则通过该级别测试。
      • 若液滴润湿(铺展、芯吸或渗透),则未通过该级别。
    5. 升级测试: 通过当前级别后,换用下一级(编号更高,表面张力更低)的标准试油重复步骤2-4。
    6. 确定等级: 材料能通过的最高编号的标准试油所对应的等级即为该材料的拒油等级(如通过正庚烷测试则为最高等级8级,通过矿物油则为最低等级1级)。等级越高,拒油性越优异。
  • 拒油等级对应表(基于AATCC 118):

    拒油等级 通过测试的标准试油 近似表面张力 (dynes/cm)
    1 矿物油 ~31
    2 正十六烷 ~29
    3 正十四烷 ~27
    4 正十二烷 ~26
    5 正癸烷 ~24
    6 正辛烷 ~22
    7 正庚烷 ~20
    8 正庚烷(更高要求) ~20
  • 其他辅助或研究性方法:

    • 接触角测量: 使用接触角测量仪精确测定油滴在材料表面的静态或动态接触角,提供更量化的拒油性能数据,常用于科研和深入分析。
    • 油污试验: 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将特定油性污渍(如食用油、机油)涂抹在材料上,规定时间后观察污渍情况并进行清洁难度评估,更侧重实际应用表现。
 

四、关键影响因素与提升方向

材料的拒油性非一成不变,受多重因素影响:

  • 纤维种类: 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本身表面能较低,天然纤维(如棉、麻)表面能较高,但均可通过后整理提升拒油性。
  • 织物结构: 紧密、光滑的织物结构通常比疏松、粗糙的结构更利于拒油。
  • 表面处理(核心): 应用含氟或硅酮类拒油整理剂是赋予材料优异拒油性的最主要手段。这些整理剂能在纤维表面形成低表面能的保护层。
  • 使用与维护: 反复穿着、摩擦、洗涤会逐渐损耗表面的拒油整理剂层,导致性能下降。需按建议方式维护。
  • 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也可能对测试结果或实际性能产生微妙影响。
 

提升拒油性的核心在于表面改性技术,特别是开发更环保、更耐久的含氟或非氟(如硅基、碳氢化合物基)拒油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

五、应用价值与未来展望

精确的拒油性检测是确保材料在目标应用中发挥预期功能的关键环节。它为:

  • 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 新产品研发指明了性能优化方向。
  • 终端用户选择提供了性能参考(如防护服的防护等级标注)。
 

随着材料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拒油性检测标准本身也在持续完善,例如对试剂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考量增加。同时,开发兼具超强拒油、耐久性好、环境友好的新型整理技术,以及探索更快速、无损、智能化的在线检测方法,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拒油性能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控,将持续推动高性能防护、智能纺织和先进过滤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