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其他
透湿量检测

透湿量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5 18:14:0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透湿量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透湿量检测:原理、方法与应用解析

一、 核心概念:何为透湿量?

透湿量,专业术语常称作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WVTR),是衡量材料允许水蒸气透过能力的关键性能指标。它定量描述了在特定温湿度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材料试样的水蒸气质量。其常用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每24小时(g/m²·24h)或克每平方米每天(g/m²·d)。这一指标广泛应用于评估各类材料的透气与隔湿性能,对于产品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至关重要。

二、 检测基石:核心原理与方法

透湿量检测的本质是在试样两侧建立并维持稳定的水蒸气浓度差(通常通过控制温湿度实现),促使水蒸气由高湿侧向低湿侧扩散透过材料,通过精确测量透过材料的水蒸气量来计算透湿量。主流方法包括:

  1. 正杯法(蒸发法):

    • 原理: 将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置于透湿杯(干燥环境)中,试样密封覆盖杯口。将此装置置于恒定温湿度的测试箱内(高湿环境)。水蒸气透过试样被干燥剂吸收。
    • 测量: 定期称量透湿杯总质量的增加量,该增量即为透过试样的水蒸气质量。
    • 特点: 设备相对简单,适用于透湿量较低的防水材料、塑料薄膜、涂层织物等。测试周期较长。
  2. 倒杯法(吸附法):

    • 原理: 在透湿杯中加入蒸馏水或其他饱和盐溶液(提供高湿环境),试样密封覆盖杯口倒置(试样下方为高湿侧)。将此装置置于恒温恒湿箱内(低湿环境)。水蒸气透过试样向干燥环境中散发。
    • 测量: 定期称量透湿杯总质量的减少量(水分蒸发损失量),该损失量即为透过试样的水蒸气质量。
    • 特点: 适用于透湿量较高的材料,如普通织物、皮革、纸张等。设备同样相对简单。
  3. 传感器法(电解/红外/湿度传感器法):

    • 原理: 试样将测试腔分隔成高湿腔和低湿腔(通常通入干燥载气)。水蒸气透过试样进入低湿腔的载气中。
    • 测量: 利用特定传感器(如电解传感器测量载气湿度增量转化的电流、红外传感器测量水蒸气特征吸收、湿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湿度变化)实时在线检测并计算载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增加速率,进而得到透湿量。
    • 特点: 自动化程度高,测试速度快,数据精度高,重复性好,可连续记录。是现代化实验室的主流方法,尤其适合高效、大批量测试或科研。
 

三、 关键设备:支撑精准测量

透湿量检测的准确度高度依赖专业设备与严谨环境:

  • 透湿性测试仪: 核心设备。根据方法不同,可能是配备精密电子天平的透湿杯称重系统,或基于传感器法的自动化测试主机(包含测试腔、温湿控系统、传感器、流量计、数据处理单元)。自动化设备通常能容纳多个试样同时测试。
  • 恒温恒湿环境箱: 为透湿杯法提供并维持标准规定的恒定温湿度环境。对于传感器法,仪器通常内置精确的温湿度控制模块。
  • 精密天平: 用于透湿杯法,精度通常要求达到0.0001克或更高。
  • 标准透湿杯: 材质(多为铝合金)和尺寸(内径、深度)需符合测试标准要求,确保边缘密封有效。
  • 密封材料(蜡或胶带): 用于在透湿杯边缘形成不透水蒸气的密封,防止水蒸气从试样边缘泄漏。
 

四、 规范流程:保障结果可靠性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是获取可靠数据的前提:

  1. 试样准备: 按标准规定取样、裁切(通常为圆形或方形),确保无折痕、针孔、污渍等缺陷。试样数量需满足统计要求。
  2. 预处理: 将试样放置在标准温湿度环境(如23±1°C, 50±5%RH)下平衡处理一定时间(通常≥24小时),使其含水率稳定。
  3. 装样密封: 将预处理后的试样平整、无张力地覆盖在透湿杯口上(杯内按要求放置干燥剂或水/饱和盐溶液),使用熔融密封蜡或特制密封胶带在杯边缘形成严密不透气的封圈。密封质量是关键。
  4. 环境平衡: 将封装好的透湿杯(或传感器法中的夹持好的试样)放入恒温恒湿箱(或启动测试腔环境控制),使其达到测试标准要求的温湿度状态并平衡稳定(通常1-4小时)。
  5. 初始称量/清零: 对于透湿杯法,平衡后对每个杯进行精密称量并记录初始质量(M₀)。对于传感器法,系统通常自动清零或记录初始状态。
  6. 测试运行:
    • 透湿杯法: 在设定时间间隔(如24小时、48小时或更短)后,从恒温箱中取出透湿杯,迅速放入干燥器短暂平衡至室温(避免冷凝),然后立即精密称量并记录质量(M₁)。多次称量(至少3个有效数据点)。
    • 传感器法: 测试系统自动控制载气流速、腔室温湿度,并持续监测、记录透过试样进入低湿腔载气的水蒸气量(传感器输出信号)。测试通常持续至达到稳定状态或预定时间。
  7. 结果计算:
    • 透湿杯法: 计算单位时间(通常24小时)内单位面积的质量变化。

      WVTR = [(M₁ - M₀) / (A * t)] * 24
      其中:M₁ - M₀ 为质量增量(正杯法)或减量(倒杯法),单位克(g); A 为试样有效测试面积,单位平方米(m²); t 为两次称量间隔的实际时间,单位小时(h)。

    • 传感器法: 仪器软件根据传感器信号(如电流变化率、湿度增量等)、载气流速、测试面积等参数自动计算并输出透湿量结果。
  8. 数据处理与报告: 计算多个试样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离散度),并按照标准要求出具完整测试报告,包含试样信息、测试标准、温湿度条件、测试方法、结果数值及单位等。
 

五、 遵循准则:主要参考标准

透湿量检测严格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以确保测试条件的统一与结果的可比性:

  • ISO系列:
    • ISO 2528:2017 - 片状材料水蒸气透过率测定 - 重量(杯)法
    • ISO 15106 (系列) -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包含传感器法、红外探测法等)
  • ASTM系列:
    • ASTM E96/E96M - 材料水蒸气透过性的标准测试方法 (主要是透湿杯法)
    • ASTM F1249 -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率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 (调制红外传感器法)
    • ASTM F3299 - 使用电解传感器测定柔性阻隔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
  • GB/T系列(中国国家标准):
    • GB/T 12704.1 / 12704.2 -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 第2部分:蒸发法)
    • GB/T 1037 / 21529 / 30412 / 26253 - 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试验方法 (涵盖杯法、电解传感器法、湿度传感器法、红外传感器法等)
  • JIS系列(日本工业标准): JIS L 1099 / JIS K 7129 / JIS Z 0208 等针对不同材料的透湿性测试方法。
  • 其他: 特定行业或产品(如医用防护服、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可能有更具体的测试标准(如 AATCC / EN / TAPPI 等)。
 

重要提示: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标准(即使方法名称类似)设定的温湿度条件、试样预处理方式、载气流速(传感器法)等关键参数可能不同。结果差异显著! 报告结果时必须明确标注所依据的具体标准编号及测试条件。

六、 应用领域:性能评估的基石

透湿量检测在众多领域扮演着产品质量控制与性能评估的关键角色:

  • 纺织品与服装: 评估功能性面料(防水透湿面料如Gore-Tex类)、运动休闲服、保暖内衣、医用防护服等的热湿舒适性、防护性能和透气性。
  • 包装材料: 测试食品包装膜、药品泡罩包装、电子干燥剂包装、阻隔袋等对水蒸气(湿度)的阻隔性能,直接影响内容物保质期。
  • 塑料薄膜与薄片: 表征农用薄膜(棚膜、地膜)、建筑膜材、工业用薄膜等在不同环境下的防潮、透湿性能。
  • 建筑材料: 评估建筑防水卷材、保温材料、墙纸、涂层等的湿气管理能力,关乎建筑节能与耐久性。
  • 皮革制品: 衡量皮鞋、皮衣、皮包等产品的透气舒适性。
  • 医疗与卫生材料: 测试医用敷料、纸尿裤表层无纺布等的透湿性,影响皮肤舒适度和创面愈合环境。
  • 科研与开发: 新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智能响应材料)透湿机理研究、配方优化、性能改进的基础测试。
 

七、 质量控制与结论

透湿量检测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质量控制与性能评价手段。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标准测试方法、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并清晰注明测试条件标准,是获得准确、可靠、可比数据的根本保障。无论是追求卓越的穿着舒适度、确保产品的长期保质、还是实现建筑的高效节能,精确的透湿量数据都为材料的选择、工艺的优化和最终产品的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选择符合测试目的和材料特性的标准方法至关重要。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