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是一种利用聚焦的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信号(主要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来获取样品表面微观形貌、成分、晶体结构等信息的高分辨率显微分析技术。相较于光学显微镜,SEM具有分辨率高(可达纳米级)、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其工作原理的核心在于电子光学系统将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聚焦成极细的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光栅状逐点扫描,探测器同步收集相应位置产生的信号,最终在显示器上形成反映样品表面特征的图像。SEM检测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地质矿产、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半导体工业、失效分析、刑事鉴定、考古学等众多领域,是进行微观结构观察、成分分析、工艺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
SEM检测通常包含以下几类核心项目:
1. 微观形貌观察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这是SEM最基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它能够清晰地展示样品表面的精细结构,如颗粒形状、尺寸及分布、表面粗糙度、裂纹、孔洞、断口特征(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疲劳断口等)、镀层/涂层形貌、纤维结构、生物组织/细胞表面结构等。
2. 微区成分分析 (Micro-area Composition Analysis): 通过与X射线能谱仪(ED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或波谱仪(WDS, Wavelength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联用,SEM可以对样品表面选定微区(点、线、面)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用于材料成分鉴定、异物分析、夹杂物分析、镀层/涂层成分及厚度测量等。
3. 晶体结构分析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通过与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联用,SEM可以获取样品的晶体取向、晶粒尺寸、晶界分布、相鉴定、织构信息等,对于研究材料的变形机制、相变过程、晶体生长等至关重要。
4. 电压衬度成像 (Voltage Contrast Imaging): 利用样品表面电势(电位)差异对二次电子发射的影响进行成像,常用于半导体器件中观测pn结、短路、开路、栅氧化层击穿等电学缺陷。
5. 阴极荧光分析 (Cathodoluminescence, CL): 检测高能电子束激发样品产生的可见光或红外光,用于研究半导体材料、矿物、发光材料的能带结构、缺陷、杂质分布等。
进行SEM检测的核心仪器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主机,通常包括以下关键子系统:
1. 电子光学系统 (Electron Optical System): * 电子枪 (Electron Gun): 产生电子束(常用钨灯丝、六硼化镧LaB6、场发射Fe-SEM)。 * 电磁透镜 (Electromagnetic Lenses): 包括聚光镜(Condenser Lens)和物镜(Objective Lens),用于将电子束聚焦成极细的探针。 * 扫描线圈 (Scanning Coils): 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精确的二维扫描。
2. 信号检测系统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 二次电子探测器 (Secondary Electron Detector, SED): 最常用,对表面形貌敏感,成像立体感强。 * 背散射电子探测器 (Backscattered Electron Detector, BSD): 对原子序数敏感(成分衬度),也反映部分形貌和晶体取向信息。 * X射线探测器 (X-ray Detector): EDS探测器(速度快)或WDS探测器(分辨率更高),用于元素分析。
3. 真空系统 (Vacuum System): 维持镜筒和样品室的高真空(常规SEM)或低真空/环境真空(环境SEM/低真空SEM),保证电子束不受气体分子干扰。
4. 样品室和样品台 (Sample Chamber & Stage): 容纳样品并提供平移、倾斜、旋转等多自由度运动。
5. 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 (Image Display & Recording System): 将探测器收集的信号转化为可视图像。
6. 附属分析系统 (Optional Attachments): * 能谱仪 (EDS): 元素分析。 * 电子背散射衍射仪 (EBSD): 晶体学分析。 * 阴极荧光探测器 (CL): 发光特性分析。 * 拉伸台、加热台、冷冻台: 动态原位观察。
SEM检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如下:
1. 样品制备 (Sample Preparation): 这是关键步骤。 * 固体导电样品: 通常只需切割至合适尺寸,清洁后即可直接观察。 * 固体非导电/弱导电样品: 需在表面喷镀一层极薄的金、铂或碳膜(溅射镀膜),以防止荷电效应(Charging)。 * 粉末样品: 通常分散在导电胶带上或与树脂混合固化后抛光,再喷金。 * 生物样品: 通常需要固定、脱水、临界点干燥(或冷冻干燥),最后喷金。环境SEM允许观察含水的生物样品。 * 断面/剖面样品: 需进行切割、镶嵌、研磨、抛光,必要时进行化学或电解侵蚀以显示微观结构。
2. 样品安装 (Sample Mounting): 使用导电胶或特制样品座将样品稳固地固定在样品台上。
3. 仪器状态设置 (Instrument Setup): * 启动真空系统达到工作真空。 * 选择合适的加速电压(kV)、束流大小(Spot Size)、工作距离(Working Distance)。 * 选择探测器(SE,BSE等)。
4. 图像采集 (Image Acquisition): * 在低倍下寻找感兴趣区域。 * 调整焦距(Focus)和像散(Stigmator)至最佳。 *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Brightness & Contrast)。 * 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进行拍照记录。
5. 微区分析 (Microanalysis): * EDS点分析: 将电子束聚焦在感兴趣的点上,采集X射线谱进行元素识别和定量。 * EDS线扫: 电子束沿设定直线扫描,获取元素含量随位置变化的曲线。 * EDS面分布: 电子束在选定区域面扫描,生成各元素在区域内的分布图。 * EBSD分析: 需要样品表面高度抛光无应变,EBSD探头采集衍射花样进行晶体学信息分析。
6. 数据记录与分析 (Data Recording & Analysis): 保存图像、谱图、分析结果,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后续处理(如颗粒统计、线宽测量、元素定量计算、晶体取向图重构等)。
SEM检测通常遵循或参考相关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常见标准涉及以下方面:
1. 通用操作与表征标准: * ASTM E986: Practice fo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Beam Size Characterization(扫描电镜束斑尺寸表征规程)。 * ASTM E766: Practice for Calibrating the Magnification of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扫描电镜放大倍率校准规程)。 * ISO 16700: Microbeam analysis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Guidelines for calibrating image magnification(微束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图像放大倍率校准指南)。 * GB/T 17359: 微束分析 能谱法定量分析(中国国家标准)。
2. 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标准: * ASTM E112: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Grain Size(测定平均晶粒尺寸的标准试验方法) - 可用SEM图像配合。 * ASTM E1245: Practice for Determining the Inclusion or Second-Phase Constituent Content of Metals by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自动图像分析法测定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成物含量的规程) - SEM常作为图像来源。 * ISO 13322-1: Particle size analysis — Image analysis methods — Part 1: Static image analysis methods(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方法 第1部分:静态图像分析法) - SEM是常用仪器之一。
3. 失效分析标准: * ASTM E1508: Guide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能谱法定量分析指南) - 常用于失效部位的成分分析。 * 大量行业特定的失效分析指南或规范(如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汽车等)会规定SEM在断口分析、污染分析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