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冻融稳定性检测

冻融稳定性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09:58:06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冻融稳定性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冻融稳定性检测技术指南

一、定义与重要性

冻融稳定性是指样品(如乳液、悬浮液、生物制剂、食品、涂料等)在经历反复冷冻与解冻循环后,维持其物理、化学及功能性质(如外观、粘度、粒径分布、分散均匀性、活性成分含量、沉淀量等)不发生显著劣化或不可逆变化的能力。该检测对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 产品开发与配方优化: 筛选稳定配方,确定关键组分(如乳化剂、稳定剂、抗冻剂)的种类和用量。
  • 质量控制与货架期评估: 预测产品在寒冷气候运输、储存或家庭使用中可能面临的稳定性问题。
  • 工艺适应性验证: 评估生产工艺(如冷冻干燥)对产品稳定性的潜在影响。
  • 法规与标准符合性: 满足相关行业标准或法规对特定产品耐寒性的要求。
 

二、检测基本原理

模拟样品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遭遇的温度波动环境:

  1. 冷冻阶段: 将样品置于低于其冰点的低温环境(通常为-10℃至-30℃,具体依产品要求而定),使内部水结冰。冰晶形成可能产生机械应力,导致:
    • 粒子/液滴被挤压、聚集或融合。
    • 溶质浓缩,pH值、离子强度改变,可能引发析出、沉淀或化学反应。
    • 界面膜破裂。
  2. 融化阶段: 将样品升至室温或特定温度(如4-25℃),使冰融化。融化过程可能导致:
    • 未完全复溶,形成大颗粒或絮凝物。
    • 浓缩区域稀释不均,引发局部不稳定。
    • 重结晶现象(Ostwald熟化)。
  3. 循环: 重复上述冷冻与融化过程多次(通常3-10个循环,或根据标准/需求设定)。循环次数越多,对样品稳定性的挑战越大。
 

三、标准检测方法步骤(通用流程)

  1. 样品制备:

    • 确保样品混合均匀,具有代表性。
    • 分装至合适容器(如带盖玻璃瓶、塑料离心管),体积通常占容器容积的2/3至3/4,留出膨胀空间。标记清楚。
    • 记录初始状态(外观、粘度、pH值、粒径等关键指标)。
  2. 初始状态测试: 对未进行冻融的平行对照样品进行所有计划项目的测试,作为基准。

  3. 冻融循环操作:

    • 冷冻: 将样品放入设定好目标低温(如-18℃ ± 2℃)的冷冻设备中。确保温度分布均匀。冷冻时间需足以使样品完全冻结(通常≥16小时)。
    • 融化: 将样品转移至设定好目标温度(如25℃ ± 2℃)的恒温环境(如恒温箱、水浴)中。融化时间需足以使样品完全融化并达到温度平衡(通常≥8小时)。可轻柔摇晃或搅拌以助均匀融化(若对产品性质无影响)。
    • 循环: 重复上述冷冻和融化步骤,完成预设的循环次数(如1, 3, 5, 10次)。每次循环后,在融化态对样品进行观察和记录。
  4. 循环后评估: 完成所有预设循环后,对样品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并与初始状态和未冻融对照样进行比较。关键评估指标包括:

    • 外观: 观察是否有分层、沉淀、絮凝、析出、油水分离、颜色变化、结块、龟裂等现象。记录程度(如沉淀高度/体积)。
    • 粘度: 使用旋转粘度计等测量粘度变化。显著增加(胶凝)或降低(结构破坏)均表明不稳定。
    • 粒径分布与微观形态: 使用激光粒度仪、显微镜(光学、电子)等检测粒子/液滴尺寸是否增大,分布是否变宽,形态是否改变(聚集、融合)。
    • 沉降/离心稳定性: 测量沉降物体积或进行离心加速实验评估分层倾向。
    • pH值: 检测是否有显著变化。
    • 功能性指标: 针对具体产品(如活性成分含量、酶活、流变特性、涂膜性能、感官评价等)。
    • 重分散性: 尝试通过摇晃、搅拌等方式能否恢复初始均匀状态。
  5. 结果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每个循环后及最终的状态观察和各指标测试数据。分析变化趋势,判断样品是否通过预设的稳定性要求(如:无可见分层/沉淀;粘度变化率<10%;粒径增长<20%等)。

 

四、关键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1. 温度设定: 冷冻和融化温度的选择应基于产品实际应用环境或相关标准。温度越低、温差越大,挑战越严酷。
  2. 冷冻/融化速率: 速率会影响冰晶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破坏程度。标准方法通常不严格控制速率,但需记录设备性能。
  3. 循环次数: 需根据产品特性和预期要求设定足够次数以暴露潜在问题。
  4. 样品体积与容器: 体积影响热传递和内部应力分布;容器材质和形状需兼容温度变化且不影响样品。
  5. 测试间隔: 在每个循环的融化阶段结束时进行评估,确保状态一致可比。
  6. 对照样: 必须设置未经历冻融的对照样,以区分冻融效应与自然储存变化。
  7. 仪器校准: 确保温度控制设备和测试仪器(粘度计、粒度仪等)经过校准。
 

五、结果判定与报告

  • 根据预设的接受标准(通常基于具体产品的行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或客户要求)进行判定。
  • 报告应清晰包含:
    • 样品信息与标识
    • 采用的检测标准或方法描述
    • 冻融条件(冷冻/融化温度、时间、循环次数)
    • 观察和测试项目、方法
    • 详细数据记录(初始值、各循环后值、最终值)
    • 关键指标变化趋势图/表
    • 与接受标准的比较
    • 明确结论(通过/未通过,及不稳定现象描述)
    • 检测日期、人员、环境条件
 

六、应用领域

冻融稳定性检测广泛应用于对低温敏感或可能经历温度波动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 化工材料: 乳液聚合物、颜料色浆、胶粘剂、涂料、油墨、洗涤剂、化妆品乳液。
  • 生物医药: 蛋白制剂、疫苗、细胞治疗产品、诊断试剂、脂质体、生物材料。
  • 食品工业: 奶制品、酱料、饮料、冷冻食品配料、冰淇淋。
  • 农业: 农药悬浮剂、种衣剂。
  • 纳米材料: 各类纳米分散体。
 

七、设备维护与安全

  • 定期维护和校准冷冻设备(冰箱、低温试验箱)、恒温设备(水浴、恒温箱)及测试仪器(粘度计、粒度仪、pH计)。
  • 操作时注意低温防护,避免冻伤。
  • 处理生物或化学危险品时,遵守相关安全规程。
 

八、标准依据

  • 行业内常参考或依据国际或国家通用标准,如ASTM D7329(用于色漆和涂料冻融稳定性测定),以及其他针对特定产品的标准。具体标准的选择需符合产品特性和行业要求。
 

通过科学、规范的冻融稳定性检测,可以有效评估和提升产品在严苛温度条件下的质量可靠性,为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