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涂料防霉菌涂料检测

涂料防霉菌涂料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11:18:02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涂料防霉菌涂料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防霉菌涂料检测:守护建筑健康的科学防线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霉菌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墙面、天花板,不仅破坏建筑美观,更释放孢子危害人体健康,引发过敏、呼吸道疾病等问题。防霉菌涂料应运而生,成为对抗微生物侵害的关键屏障。然而,如何科学评估其防护效力?一套严谨、全面的检测体系至关重要。以下为您系统解析防霉菌涂料检测的核心环节:

一、 检测目标:明确防护对象

  • 目标微生物: 主要针对自然界中常见且对建筑危害显著的霉菌,如黑曲霉、黄曲霉、出芽短梗霉、绿色木霉等。部分标准也会包含特定酵母菌(如球拟酵母)。
  • 防护性能: 核心在于评估涂料对上述微生物在漆膜表面生长繁殖的抑制能力,即防霉性能。对于可能接触液态水的区域(如浴室),还需评估其防藻性能
 

二、 核心检测方法:模拟实战环境
目前国际国内广泛采用的核心方法是实验室模拟环境下的挑战性测试

  1. 样品制备:

    • 严格遵循产品说明进行涂刷(刷涂、辊涂或喷涂)。
    • 在标准底材(如无石棉水泥板、石膏板)上制备漆膜,确保厚度均匀(通常0.5-1.0mm)。
    • 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养护至完全固化(通常7-28天)。
  2. 菌种准备:

    • 从标准菌种保藏中心获取目标霉菌的标准菌株。
    • 在特定培养基(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中活化培养,制备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
  3. 接菌与培养:

    • 常用方法:
      • 涂布法: 将定量混合菌液均匀涂布于漆膜表面。
      • 喷菌法: 使用喷塔将菌液雾化后均匀喷洒在漆膜表面。
    • 营造潮湿环境: 将接菌后的样品放入底部盛有无菌水的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中,或置于高湿度恒温恒湿培养箱内(通常温度28±1°C,相对湿度≥90%)。
    • 培养周期: 通常为4周(28天),期间定期观察。
  4. 结果观察与评级:

    • 观察时间点: 通常在培养的第7、14、21、28天进行观察。
    • 评级方法: 主要依据漆膜表面霉菌/藻类的生长面积覆盖百分比:
      • 0级: 无生长(防霉效果极佳)。
      • 1级: 痕迹生长(生长面积≤1%)。
      • 2级: 轻微生长(生长面积≤5%)。
      • 3级: 中度生长(生长面积≤25%)。
      • 4级: 重度生长(生长面积>25%)。
    • 合格标准: 通常要求培养28天后,样品表面霉菌生长等级不高于1级(或0级),即生长面积≤1%或无生长,方可判定其防霉性能合格。防藻性能标准类似。
 

三、 关键性能指标与配套测试
除了核心的防霉防藻性能,涂料的基础性能和耐久性同样影响其长期防护效果:

  1. 物理化学性能:

    • 附着力: 漆膜与基材的结合牢度,是防护的基础(划格法、拉拔法)。
    • 耐水性/耐碱性: 评估在潮湿或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浸水、湿擦洗测试)。
    • 耐洗刷性: 衡量日常清洁维护对漆膜完整性的影响。
    • 对比率(遮盖力): 影响最终装饰效果。
    • 有害物质限量: 确保产品满足环保要求(VOC, 甲醛,重金属等)。
  2. 耐久性与长效性评估:

    • 耐候性(人工加速老化): 模拟紫外线、温度、湿度循环等环境应力,测试老化后防霉性能的变化(如QUV老化箱测试)。
    • 长期实地挂板试验: 在典型实际应用环境(如地下室、卫生间外墙)进行1-2年或更长时间的挂板,是最真实有效的长效性验证方式。
 

四、 核心检测标准:权威依据
检测活动严格依据国内外权威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公信力:

  • 中国国家标准 (GB):
    • GB/T 21866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 规定了防霉性能的测定方法(涂布法)和评级。
    • GB/T 1741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 详细规定了漆膜防霉性能的测试方法(主要采用悬挂培养法)。
    • HG/T 3950 《抗菌涂料》: 行业标准,对防霉性能等级有具体要求。
    • 相关基础性能标准(如GB/T 9755, GB/T 9756等)。
  • 国际标准:
    • ISO 846 《塑料 在真菌和细菌作用下的行为评价》: 虽针对塑料,但方法常被借鉴用于涂层防霉测试。
    • ASTM D3273 《用霉菌生长环境室测试涂层表面霉菌的方法》: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采用喷菌法。
    • ASTM D3274 《用直观评估法评定在涂层表面霉菌生长的程度》: 与ASTM D3273配套的评级标准。
    • ASTM D5589 《用藻类生长环境室测试涂层表面藻类生长的方法》: 防藻测试标准。
    • JIS Z 2911 《防霉性试验方法》: 日本工业标准。
 

五、 检测机构与报告解读

  • 权威机构: 检测需委托具备中国计量认证(CMA) 和/或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这些机构拥有标准化的实验室环境、专业的操作人员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 报告核心内容: 一份完整的检测报告应清晰列明:
    • 依据的标准编号及名称。
    • 使用的具体测试方法(如涂布法、喷菌法)。
    • 测试所用菌种。
    • 观察时间点及对应的霉菌/藻类生长等级或面积百分比。
    • 明确的防霉等级判定结果(如0级、1级、合格/不合格)。
    • 相关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结果。
    • 检测机构签章。
 

六、 选择与使用的建议

  • 认准检测报告: 选购时要求提供由权威机构出具的、依据现行有效标准(如GB/T 21866, HG/T 3950)的防霉性能合格检测报告,并关注具体的防霉等级(0级最优)。
  • 匹配应用场景: 根据环境的潮湿程度和风险等级选择相应防霉等级的产品。高湿区域(如浴室、地下室、厨房、南方沿海地区)务必选用最高等级(0级或1级)产品。
  • 规范施工: 严格按照施工说明操作,确保基面处理合格(清洁、干燥、无疏松物)、涂刷均匀、养护到位。劣质的施工会极大削弱涂料的防霉效果。
  • 维护与环境控制: 即使使用了防霉涂料,保持环境通风干燥、及时清理表面污渍仍是防止霉菌滋生的有效辅助手段。
 

结论:

防霉菌涂料的检测是一项融合微生物学、材料科学和标准化技术的系统工程。从实验室的模拟挑战测试到严格的基础性能评估,再到长效性的验证,每一步都构筑起科学评价其防护效能的坚实防线。了解这些检测的核心内容,有助于用户穿透营销迷雾,基于客观数据和权威报告,做出明智选择,为建筑空间筑起一道真正持久、健康的防霉屏障。只有通过科学检测验证的产品,才能真正守护您和家人的居住健康与环境品质。选择有据可依,防护方能安心无忧。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