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物和针织物是纺织品的两大主要类别,其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及使用功能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机织物通过经纬纱线交织而成,结构紧密、尺寸稳定性好;针织物则由线圈相互穿套形成,具有弹性高、柔软舒适的特点。由于两种织物的生产工艺和结构差异显著,其检测项目和方法也存在一定区别。为确保纺织品符合安全、环保和功能性要求,需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全面分析。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标准,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针对机织物和针织物的检测主要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1.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织物密度、厚度、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顶破强度、耐磨性及尺寸稳定性等。例如,机织物需重点检测经纬向强力,而针织物需关注线圈密度和弹性回复率。
2. 色牢度检测:涉及耐水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汗渍等色牢度指标,确保染料在加工和使用中不脱落或变色。
3. 成分分析:通过化学溶解法或光谱分析确定纤维种类及混纺比例,避免成分标识欺诈。
4. 安全指标检测:包括甲醛含量、pH值、重金属(如铅、镉)、禁用偶氮染料及致敏物质等,符合生态纺织品要求。
5. 功能性测试:如防水性、透气性、抗静电性、阻燃性及防紫外线性能等,针对特殊用途面料进行专项评估。
根据检测目标选择相应技术手段:
1. 物理检测法: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拉伸/撕裂强度,马丁代尔仪评估耐磨性,透气仪测试空气透过率。
2. 化学测试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甲醛含量,pH计测量酸碱度,色谱仪分析禁用偶氮染料。
3. 仪器分析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用于纤维成分与表面结构鉴定。
4. 安全检测法:参照ISO 17075标准检测皮革中的六价铬,通过ICP-MS精准测定重金属含量。
5. 功能性验证法:采用喷淋法测试防水等级,紫外老化箱模拟光照耐久性,垂直燃烧仪评估阻燃效果。
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体系包括:
1. 国际标准(ISO):如ISO 13934(拉伸性能)、ISO 105(色牢度系列)、ISO 3759(尺寸变化测定)。
2. 欧美标准:AATCC(美国纺织化学师协会)的色牢度测试方法,EN 14682(儿童服装绳带安全)。
3. 中国标准(GB/T):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规范)、GB/T 3923.1(织物拉伸试验)、GB/T 21655.1(吸湿速干性评价)。
4. 行业专项标准:如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SN/T 1649-2017(出口纺织品甲醛检测)。
企业需根据产品用途(服装、家纺、工业用布)及目标市场选择对应标准,并定期进行实验室间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