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用于水闸、大坝、渠道等建筑物的重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石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占比高达60%-70%,其物理力学性质、化学稳定性及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抗冻性等关键指标。因此,对水工混凝土用石料进行系统性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以有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石料,避免因骨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隐患,如裂缝、渗漏或结构破坏等。
水工混凝土用石料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颗粒级配分析:评估石料粒径分布是否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2. 含泥量与泥块含量:检测石料中黏土类杂质的含量;
3. 压碎指标与抗压强度:测定石料的力学承载能力;
4. 坚固性试验: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法评估石料抗风化能力;
5. 碱活性反应检测:判断石料是否会与水泥中的碱发生膨胀反应;
6.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检测过程中需使用专业仪器设备,包括:
- 标准筛组(方孔筛):用于颗粒级配筛分;
- 压力试验机:测定石料压碎值和抗压强度;
- 电子天平(精度0.1g):称量含泥量样本;
- 烘箱:控制试样干燥条件;
- 碱活性反应试验箱:模拟碱性环境进行加速试验;
- 密度测定仪:精确测量石料的物理密度参数。
依据不同检测项目采用特定方法:
1. 筛分法:按GB/T 14685标准进行干筛或湿筛,分析颗粒级配;
2. 压碎试验:将试样装入标准钢模,施加200kN压力后计算压碎指标;
3. 含泥量测定:采用淘洗法或虹吸管法分离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
4. 碱活性快速检测:通过化学试剂浸泡结合显微镜观察矿物成分;
5. 坚固性循环试验:进行5次硫酸钠溶液饱和-干燥循环,计算质量损失率。
我国现行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规范:
- GB/T 14685-2022《建设用卵石、碎石》
- SL 352-202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 DL/T 5151-2014《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 JTJ 270-19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其中,水利行业标准(SL)针对水工混凝土的特殊要求,对碱活性、抗冻融性等指标的限值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