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建筑中,空调通风系统承担着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的核心功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系统内部可能积累粉尘、微生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导致送风效率下降、能耗增加,甚至引发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未定期检测的中央空调系统微生物超标率达37%,PM2.5浓度可达室外环境的2-3倍。这凸显了对空调通风系统开展专业检测的必要性,既是保障人员健康的基础措施,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完整的空调通风系统检测包含三大类共12个关键指标:
1. 微生物污染检测:细菌总数、真菌浓度、军团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定量分析,重点检测送风口、过滤网、表冷器等易滋生区域。
2. 颗粒物检测:涵盖PM2.5、PM10、可吸入颗粒物(TSP)的浓度测定,评估系统除尘效率及二次污染风险。
3. 有害气体检测:包括甲醛、TVOC、臭氧、二氧化碳等挥发性有机物和窒息性气体的浓度监测。
4. 系统性能检测:风量平衡测试、换气效率验证、送回风温差测定等工程参数检测。
微生物检测:采用撞击式采样器收集气溶胶样本,通过ATP荧光检测法快速定量生物污染程度,参照《GB/T 18204.3-2013》进行培养法菌落计数。
颗粒物检测: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实时监测粒径分布,依据《GB/T 17095-1997》要求设置采样点位和测量时长。
气体污染物检测:配备PID检测仪和红外光谱仪,符合《GB/T 18883-2022》规定的采样前系统密闭时间与检测限值要求。
系统性能检测:运用风速仪、热球式风量罩进行多点位测量,执行《JGJ/T 177-2009》规定的风量平衡调整规范。
国内主要遵循三大标准体系:
1. 卫生标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明确微生物、颗粒物的限值要求
2. 工程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16)规定系统风量、噪音等技术参数
3. 能效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建立能效比(EER)评价体系
国际参照ASHRAE Standard 62.1-2022通风有效性标准,对回风混合比、新风换气次数等指标提出更高要求。
医疗机构、学校等敏感场所应每季度检测1次,普通商业建筑建议每半年检测。新装系统需进行竣工验收检测,改造后应复测系统平衡性。检测机构须具备CMA认证资质,现场检测时应确保系统处于典型工况运行状态。